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13|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方法] 《高中学霸:好成绩是这样炼成的》连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9 10:07:0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第一章  做好计划 不再走弯路
一、找准了目标再行动
       当你刚步入高中的时候,有没有想象过自己在大学里的校园生活?或是在图书馆里读书,或是在教学楼前面的草坪中聊天。这些画面曾经是我最美好的愿望,正是这样的期待让我的高中生活充满动力。很多人说,高考就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然而在我看来,高考是实现梦想的起点,我们要走到哪里,都掌握在自己手里。而高三,则是最重要的一年。
       刚步入高三的时候,面对漫天盖地的习题和考试,常常让我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回想起高一和高二的时候,每天我都跟着老师的步调按部就班的学习,这样下来无论是期中考试还是期末考试我都应对自如。可高三,我们要将所有的课程重新学习一遍,知识量瞬间加大,大多数时间需要自己安排。我经常是做着数学题又想着英语卷子还没有做,看着语文阅读又想着考试题目还没有改。每天都很忙碌,却看不到实际的学习成果。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我并不清楚哪些知识是掌握的,哪些是不清楚的,几门学科摆在面前,整个人都要崩溃。高三第一次期中考试,我的成绩就很不理想,这给之前考试成绩都不错的我很严重的打击,让我对高考更加的没有信心。于是,我决定让自己暂停,客观冷静的去分析这段时间的学习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我发现了问题所在。高三的学习和高一高二是完全不同的,高一高二的进度由老师来定,你是有阶段性的目标的,比如这次课堂小考成绩要达到90分,这次期中考试成绩要进步五名,你的潜在意识会为了这些目标而努力。而高三,所有的知识都摆在你的眼前,你需要自己去找到方向,找准目标。面对全面的复习,要想充分高效的利用时间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学习目标。以前,我没有计划,也没有目标,每天像个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当然不会有好的成绩。
       于是,我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了我的大目标和小目标。我的最终大目标是北京大学,这是我梦想中的大学,是我高三全部学习的整体方向,是当我想要放弃时候依然能够坚持下去的理由。首先,我弄清楚了北大历年的分数线是多少,以此作为总体目标分数,然后结合每科的学习情况,确定每科的目标分数。
      一开始,我的目标分数都非常高,距离我现在的成绩相差甚远,这让我压力非常大,每次考试不管进步了多少分,都非常挫败。于是,我把我的目标分数分段,每一个阶段都只比上一个阶段高一点点,每科成绩也不求平均,优势学科就定得高一点,劣势学科就低一点。由此,我能看到我一点一滴的进步,对学习也充满信心。
        当然,每天喊着去北大是没有用的,为了实现大目标,我制定了一个月、一个礼拜,甚至是每天的小目标,根据每天学习状态的不同,我也会随时调整我的小目标。制定小目标的时候我也花费了一番心思。例如,我的语文是相对弱势的学科,我希望可以达到135分,可我现在只有120分,如果我把下次考试语文135分作为我的小目标,我根本就完不成。我曾经尝试过恶补语文,规定自己每天做两套语文卷子,背诵三小段美文,结果每天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成绩。
      语文是个注重积累且见效慢的学科,所以我调整了我的小目标,每天给自己半个小时阅读美文,看十个生僻的词组。这些完全可以在课余时间做并没有占用大量的时间,却让我的语文成绩潜移默化的提高,这就是一个具体可行的小目标带给我的惊喜。对其他的科目也是如此,例如我每天规定自己背十个英文词组,多做一道数学大题,这并不是多繁重的任务,我是可以坚持完成的,而且每当完成任务,我都非常有成就感。这些目标虽小,但日积月累,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进步。
       目标不是一句空谈,也不是摆设,我把大目标、小目标都写下来,贴在自己的书桌上,时刻激励自己。我需要做的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我要求自己一定当日事当日毕,今天的目标就要今天完成,不要想着明天完成也还来得及,今天给自己一个借口拖延,就会影响到第二天的任务,久而久之,任务越积攒越多,很容易就会放弃。每当完成一个小目标的时候,我都给自己一个大大的赞,带着这样的满足和乐趣,享受着一段段的学习之旅。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9-11 17:19:58 | 只看该作者
三、计划不是一张纸,计划是行动指南
     一提起制定计划,很多同学都会一股热血上心头,洋洋洒洒的写了几页纸,然后第二天该干嘛干嘛,这些纸从此再也找不到了,等到学期末的时候,这也没有看那也没有复习好,考试之后看着并不是很理想的成绩开始追悔莫及,只能自己在心里感叹:“唉,怎么还没来得及准备好,就考试了呢?下学期一定要制定一个好的学习计划。”结果,到了下学期,学习计划只是换了一张纸而已。如此的话,你的计划有什么用呢?制定计划不是一种形式,而是我们要把它变成行动指南,依照它来安排每天的学习生活。
       既然是行动指南,就要具体,可执行。我开始制定计划的时候,语句非常空泛,例如、我要认真预习,坚持每天复习、要完成重点背诵等,但很快这张表格就被试卷和习题册淹没了,计划好的时间也被各种突如其来的“意外”给打破了,这些表决心的话对实际的学习根本没有用处。我很重视我的计划,而且我的计划也是适合我的学习状态的,为什么当初信誓旦旦一定要坚持完成的计划表没有了实际作用呢?后来,我发现,当计划太空泛,就很难抓住重点立即行动。认真预习,预习什么,怎么预习,预习时间是多少都不知道,怎么能认真预习呢?所以我制定了一份新的计划,每一条都一定是具体的,不是口号式的语句而是在什么时间做什么。
       每个周末,我都抽出半个小时的时间制定下一周的学习计划。之所以选择以周为单位制定计划,是因为一周的时间跨度比较小,对学习的内容和进度都有预见性,时间更加容易掌控,如果是时间跨度比较长,很难做到具体不说,万一有什么临时状况,就把后面所有的计划都打乱了。
       首先,我要确定一周之内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段,然后写出每个时间段都要做什么,下午和晚上的自习、周末的时间段比较长,我利用这段时间来学习比较难以掌握的或者是薄弱的学科,周末也可以给自己安排个简单的模拟考试,考察下自己还有哪些知识学得并不扎实,放到下周重点复习。其他的零散时间可以记英文单词,数学公式等相对杂乱的内容。
一般来说,早上头脑清醒,于是我把背诵课文的时间安排在早上,后来我发现,我每天早上昏昏欲睡根本记不住看了什么,反而晚上的时候精神亢奋,记得飞快!于是我立马调整了我的时间表,早上就看些比较熟悉的公式啊简单的单词句型,困难的部分都放到晚上。
      计划从来都不是死板的,每天的状态都不同,我也会临时调整,相信自己能高效的学习。以前,明明一个晚上能够背下来的课文,我担心自己记不牢就背了三四个晚上,结果大脑早已经疲惫,记忆也不清晰。虽然经验告诉我们重复重复再重复,但是没有价值的重复只会让自己身心疲惫。
       与其一段内容连续背几个晚上,不如给自己规定时间,一个晚上就记住,等过一两周再去复习。不要想着一开始就有个完美无瑕的计划,它需要慢慢磨合才能更加适合自己。如果今天的复习比想象中的顺利,计划一个小时完成的任务结果半个小时就完成了,也不要让这段时间空着,我会临时增加点练习题,要是今天的内容实在难啃,我也不会为了赶进度就草草而过。虽说计划不要随意更改,但我会根据自己实际的学习情况进行小调整,让它成为我的专属计划。
       为了严格执行我的行动指南,我把计划书放在书桌上最显眼的位置上,在我不知道干什么、发呆、太累想放弃的时候,抬头看看我的计划表,时刻激励着自己。每次完成后我都做个标志来增加成就感,我会把喜欢的诗词写在上面,每完成一项任务就描一句诗,等都做完了,一首完整的诗也出来了。我的计划书不再是一张纸,而是陪伴着我学习的好朋友,督促着我从一点一滴做起慢慢进步的良师。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9-14 14:21:23 | 只看该作者
三、计划不是一张纸,计划是行动指南
     一提起制定计划,很多同学都会一股热血上心头,洋洋洒洒的写了几页纸,然后第二天该干嘛干嘛,这些纸从此再也找不到了,等到学期末的时候,这也没有看那也没有复习好,考试之后看着并不是很理想的成绩开始追悔莫及,只能自己在心里感叹:“唉,怎么还没来得及准备好,就考试了呢?下学期一定要制定一个好的学习计划。”结果,到了下学期,学习计划只是换了一张纸而已。如此的话,你的计划有什么用呢?制定计划不是一种形式,而是我们要把它变成行动指南,依照它来安排每天的学习生活。
       既然是行动指南,就要具体,可执行。我开始制定计划的时候,语句非常空泛,例如、我要认真预习,坚持每天复习、要完成重点背诵等,但很快这张表格就被试卷和习题册淹没了,计划好的时间也被各种突如其来的“意外”给打破了,这些表决心的话对实际的学习根本没有用处。我很重视我的计划,而且我的计划也是适合我的学习状态的,为什么当初信誓旦旦一定要坚持完成的计划表没有了实际作用呢?后来,我发现,当计划太空泛,就很难抓住重点立即行动。认真预习,预习什么,怎么预习,预习时间是多少都不知道,怎么能认真预习呢?所以我制定了一份新的计划,每一条都一定是具体的,不是口号式的语句而是在什么时间做什么。
       每个周末,我都抽出半个小时的时间制定下一周的学习计划。之所以选择以周为单位制定计划,是因为一周的时间跨度比较小,对学习的内容和进度都有预见性,时间更加容易掌控,如果是时间跨度比较长,很难做到具体不说,万一有什么临时状况,就把后面所有的计划都打乱了。
       首先,我要确定一周之内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段,然后写出每个时间段都要做什么,下午和晚上的自习、周末的时间段比较长,我利用这段时间来学习比较难以掌握的或者是薄弱的学科,周末也可以给自己安排个简单的模拟考试,考察下自己还有哪些知识学得并不扎实,放到下周重点复习。其他的零散时间可以记英文单词,数学公式等相对杂乱的内容。
一般来说,早上头脑清醒,于是我把背诵课文的时间安排在早上,后来我发现,我每天早上昏昏欲睡根本记不住看了什么,反而晚上的时候精神亢奋,记得飞快!于是我立马调整了我的时间表,早上就看些比较熟悉的公式啊简单的单词句型,困难的部分都放到晚上。
      计划从来都不是死板的,每天的状态都不同,我也会临时调整,相信自己能高效的学习。以前,明明一个晚上能够背下来的课文,我担心自己记不牢就背了三四个晚上,结果大脑早已经疲惫,记忆也不清晰。虽然经验告诉我们重复重复再重复,但是没有价值的重复只会让自己身心疲惫。
       与其一段内容连续背几个晚上,不如给自己规定时间,一个晚上就记住,等过一两周再去复习。不要想着一开始就有个完美无瑕的计划,它需要慢慢磨合才能更加适合自己。如果今天的复习比想象中的顺利,计划一个小时完成的任务结果半个小时就完成了,也不要让这段时间空着,我会临时增加点练习题,要是今天的内容实在难啃,我也不会为了赶进度就草草而过。虽说计划不要随意更改,但我会根据自己实际的学习情况进行小调整,让它成为我的专属计划。
       为了严格执行我的行动指南,我把计划书放在书桌上最显眼的位置上,在我不知道干什么、发呆、太累想放弃的时候,抬头看看我的计划表,时刻激励着自己。每次完成后我都做个标志来增加成就感,我会把喜欢的诗词写在上面,每完成一项任务就描一句诗,等都做完了,一首完整的诗也出来了。我的计划书不再是一张纸,而是陪伴着我学习的好朋友,督促着我从一点一滴做起慢慢进步的良师。

地板
发表于 2016-9-14 17:19:16 | 只看该作者
赞一个
5
发表于 2016-9-20 14:38:44 |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6-9-20 14:39:17 | 只看该作者
7
 楼主| 发表于 2016-9-23 12:42:57 | 只看该作者
四、紧抓重点、兼顾一般
       高三,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时间总是不够用的。所以怎么让有限的精力发挥最大的价值才是最重要的。俗话说,打蛇打七寸,计划也要抓重点。
  记得高一的时候,刚从初中到高中,一时之间还很难适应高中的学习节奏,每天紧跟老师,感觉每科之间差距并不大,高二文理分科,能明显感觉到有些科目我不用花费太多时间也能学得很好,可有些科目我必须下狠功夫才能攻克难关,那个时候,我尽可能的弥补薄弱学科,不要有“短腿”。到了高三,进入总复习阶段,想要平衡发展真的力不从心,大多数时候疲惫不堪,但是分数依然没有提高多少。
   我刚进入高三的时候,当了一阵子的拼命三郎,语数外和综合科目,每科半个小时,利用晚自习以及放学回家的三个小时来学习。我发现,对于数学来说,半个小时根本就不够,有时候也只能做两道大题,经常占据其他时间,而语文需要背诵的比较多,晚上大脑经常处于混沌状态,盯着书本时间一晃而过。因为时间很零碎,整个晚上都是忙完这个忙那个,睡前脑子里一团浆糊。后来,我跟一个要好的朋友提及此事,他跟我说:“你又不是超人,怎么可能一个晚上什么都学会,慢慢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朋友的一句话点醒了我,欲速则不达,我越是门门都都兼顾,越是什么都学不精,吃不透,怎么会有好结果呢。于是,我给自己的学习时间进行了重新的规划。
   有了之前的教训,我的新计划要“因科制宜”,确保重点,狠抓弱科,平衡发展。这里所说的重点,不仅仅是高考提纲上的重点,也包括那些“短腿”科目。我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起来非常吃力,单词句型很容易混乱,课上的笔记课下要花很多时间来消化。针对我的英语情况,我制订了补习英文的计划:每天完成各科学习任务的同时,安排一个小时的时间系统学习英语,分模块巩固提高,每天一个题型,一周一个循环,集中两个月的时间专攻英语,将问题逐个突破。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我掌握的单词量很少,严重影响了我的阅读速度和答题准确度,所以除了课文里的单词,我会把平日里练习的阅读题里出现的陌生单词,都用小本抄写下来,每天花十分钟的时间记十个。不要小瞧这十个单词,一天十个,一个月就三百多个,一年就将近四千个单词!凭借着每天的集中训练,我的英语成绩果然提高了。每天的学习任务重,千万不要想着能够一下子把所有的成绩都提高,这样会给自己很大的压力,短期也看不到成果。从最薄弱的环节开始,每天解决一个小问题,时间久了,就能进步一大截。
       高三一年的复习中,我对各科的时间分配都是有变动的,重点也随着复习阶段的不同而不同。全面复习阶段,我把重点放在了语数外上,对文综的投入比较少,因为这三科是重点学科,基础一定要打牢以后才好拔高,而在这三科中,数学比较难,英语又是我的弱势学科,所以整块时间给了这两门课程,语文则利用零散的时间做积累。
       第二阶段,语数外依然是重点,但对综合科目也加大了精力,该背诵的要开始背诵了,该整理的也要开始整理。到了四月份,语数外成绩相对稳定,主要查缺补漏,而把重点放在文综上,平日的积累能够让我在短时间内抓住文综的重点,快速提高成绩。这样整体的学习计划很好的控制了我学习的节奏,不至于在一开始的时候不紧不慢,到后面发现时间不够了开始狂补。
      我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参考了很多优秀学长学姐的计划表,也曾按部就班的实行别人的计划,效果都不理想,直到我碰了很多次钉子修改了无数遍才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计划表。所以,只有你最了解你自己,了解你的优势学科和劣势学科、了解你的作息、疲惫点和兴奋点,所以提醒大家,方法是可以学习的,但是不要盲目的照搬别人的计划,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制定计划。
      抓住重点,兼顾一般的学习安排让我整个高三都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学习,也很少出现焦虑不安毫无头绪的心态。我想这也是我高考取得好成绩的主要原因之一。
8
 楼主| 发表于 2016-9-27 17:37:31 | 只看该作者
五、做计划的主人
       一进入高三,不管是内容量,还是周遭的学习氛围都让人感到紧张。面对这么多的内容安排,一开始做计划的时候,我有点摸不到头脑。有时觉得计划安排的很好,但是实行起来又有些死板,临时更改计划又有没按时完成的负罪感,这让我执行计划的时候心态很不好。
      于是,我开始试着根据实际的学习情况调整我的计划,比如之前安排学语文的时间,我总是被数学题占用,那么我的新计划就给数学多点时间,可计划刚改完不久,就发现了语文上的学习漏洞,原来的时间并不够集中突破语文难点,就又重新更改安排。不断地更改我的计划仿佛并没有让这份计划更加的适合我,而是变得有点乱无章法,计划也随心情而定,进而学习又出现了混沌忙碌的状态,计划又变成一张没有效力的白纸了。
       为什么我制定好的计划没有让学习紧张有序,反而让我压力重重呢?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即使做的再详尽再具体,也有些不能预料到的情况发生,比如学校组织活动、生病休息等。所以,我不再把计划表中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有一点空隙的时间,给突发事件预留时间也让自己心情放松。慢慢地我又发现,一份计划永远都不够用,或者说,一份计划永远不能够满足日常学习变化的需要,你需要plan B, 甚至plan C,才会达到最终的目标。于是,我制定了三分计划,分别是长期计划,短期计划和临时计划。
       我的长期计划有点像复习大纲,内容不详细也不具体,包括本学期需要突破的重点有哪些,每科都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水平,年级名次要进步多少名等。短期计划从月计划、周计划到日计划,每个月都抽出一个小时时间写月计划,每周半个小时写周计划,每天晚上睡觉前十分钟写第二天的计划。我会把一个月所要做的事情全部罗列出来,包括这个月要学习哪几章,练习题做到哪几页等等,然后分成四周,再把内容细化,具体到每周做些什么,然后再分配到每一天做什么。
       这些内容,我都不是想想而已,我都写在一张纸上。诚然,一开始我也觉得每天做什么脑子里想一遍就可以了,写在纸上多麻烦,可后来发现,只有把计划写出来,让自己每时每刻都能够对照计划表去协调时间,清楚哪些做到了哪些没有做到才能真的去做,只是脑子里过一遍,很多事情就忘了,你不知道做了什么,没做了什么。
       每天十分钟,我都把一天要做的事情写在纸上,这让我的学习非常有规律,时间久了,生物钟似乎也有个规律,到什么时间学什么内容,头脑也会很兴奋。学习不是死板的机械运动,能够周而复始一成不变,根据每天学习状态的不同,对原来的计划进行科学而适当的调整,学习效果会更好。我是夜猫子,晚上精神兴奋,把背诵的内容安排的晚上,久而久之效率非常高。我周围有很多同学中午也抓紧时间学习,但是我午睡20分钟能让下午精神更饱满,这个时候我就果断放弃中午的学习时间,让自己完全休息。
       此外,我还针对临时事件制定临时计划,这个提前一天安排好就可以。比如明天如果有模拟考试,我就安排考前复习,这就和平日的复习有所不同。要是有突发事件影响了原来的进度呢?我也不慌张,我把所有的事情分为A、B两组,那些无论如何都要完成的事情分为A组,剩下的事情放到B组,A组的事情做完之后才可以做B组。这样,能保证重要的事情都会完成,如果还有空闲的时间,可以继续做B组,即使没有完成B组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这几份计划让我成为了主人,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有相应的学习安排,既有固定的内容,也留出了弹性时间方便调整,真正做到“胸中有丘壑”。






9
发表于 2016-10-8 14:17:2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章 时间的主人一、时间都去哪儿了
每个高三生都是小陀螺,有写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试卷。每天都拼命的转啊转啊不敢停下来,恨不得每天二十四个小时不睡觉。高三老师们最常说的话就是“你们要抓紧时间啊,你们已经没有时间了!”看着还没做完的练习册,还没有翻完的书本,我们转的更快了,我不禁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我有真的好好的利用了吗?
不得不承认,刚进入高三的我的作息是凌乱的。那时候的课程还没有安排那么满,下午到晚上都有很长的时间是自习时间。我对所有的内容丝毫没有安排,全看心情。想起什么就做什么,英语做的烦躁就去做数学,数学题目解不出来就看看文章当语文积累,中间如果有某科老师进来答疑,我就赶紧把某科的习题翻出来去问,不知不觉一下午的时间就过去了。我又累又疲倦,以为任务都完成了,准备好好休息,结果翻开记事本一看,竟然一项作业都没完成!我时常问自己:一个下午的时间我都干什么了?
我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反思,就是我对各科的学习时间没有具体的安排,学什么都随心情,所以才会导致时间利用不高效。于是我分析了每天自有安排的时间,开始认真做计划。每天除了课堂学习时间,我下午和晚上各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往常这段时间复习哪个科目都是看心情,但是现在我要根据各科的状况来具体安排。为了更好的计算时间,我把一个半小时作为一个复习时间单位,这样每天我有两个单位的复习时间,如果没有其他事情的话,我一个月就会有60个时间单位。语数外三个科目比较重要,其他科目也要兼顾到,所以我是这么安排的:语文、数学、英语各12个单位,历史和地理八个单位,政治2个,还有6个灵活时间单位,这样我就把一个月各科的时间规定好了,根据这样的配比再分配到每天的学习时间里,每天的固定时间里都做固定的事情,既有规律又能照顾到重点。
我开始严格实施我的学习计划,到什么时间学什么科目。经过一段时间,我的状态比以前好多了,可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太固定的内容安排让我学习起来很吃力,例如到了该做英语的时间我看不下去啊,到了背课文的时间我很困啊,到了做数学题的时间我头脑不清醒啊,时间又悄悄的溜走了,我还是一无所获。于是,根据这种情况我稍微更改了原来的计划,只规定学习时间不规定内容,以此来不断的调整我的时间。下午两点我很困,我就看半个小时美文,不做数学题,晚上我精神振奋,我就拿出单词课文来背诵,慢慢的,我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记忆力最好,什么时候逻辑思维最活跃。我依照这个规律重新制定了我的计划表,每段时间我都在做适合的事情,这样一来,我不再被时间压得喘不过气来,我的时间好像变得多了。我的自习课不再忙碌而无为了,学习变得非常高效。
随着课业的增多,我发现仅仅是利用自习课的时间依然不能保证完成任务。总有些杂七杂八小事儿困扰着我。比如说,很多科目都开始课堂考试,卷子不定期的发下来,你需要时间整理试卷,修改错题;突然通知要随堂考试,赶紧背单词背公式;整理内务做摘抄听报告,这些都把我原来计划好的整块时间打散了。可这些小事基本三五分钟就可以做好,如果安排整块的时间也未免太浪费。于是,我开始重视以前忽视的那些零散时间,把能控制的“小事儿”安排到零散时间去,保证我的整块时间依然是高效学习的。
语文的成语、多音字、熟语等基础知识,英语单词、句型和语法,数学的公式定理,这些零碎的知识我都把他们写在很多张小卡片上,随身携带,一有空就拿出来看。我还利用下课的时间整理出今天所有的疑问,等老师来的时候有针对性的问问题,而不是现翻练习册。
文科总是有很多的学习资料,如果利用自习课来整理非常的浪费时间,只是整理不需要太费脑筋,所以当我学习累的时候就开始整理资料,包括上课的笔记、摘抄的材料、一些剪报和背诵资料等。
午休时间,很多同学都忽略了,我通常在这个时间去图书馆,哪里的环境非常安静,相比较教室更适合看书,我都会看看地理杂志,或者是美文鉴赏,一方面可以放松紧张的学习心情,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知识,开阔思路。如果天气比较好,午休时间也充裕,我还会和同学们去操场上运动,打打羽毛球或者是踢毽子,运动之后回去稍微午睡下,下午的精神就会很好,学习效率自然就高了。
晚饭前也有将近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经过一下午学习,这个时候再看书未免有些太过疲劳,我都会把晚上要做的事情做个大概的安排,把要复习的课本、资料、老师要讲的卷子都放在桌子上,等到晚自习要用的时候,顺手就能拿到了,不用再一遍遍的翻书包了。慢慢的,以前我用来发呆、迷茫的时间,都被安排了相应的事情,还有那些以往被忽略的时间,也逐渐的利用上了。
不要觉得只有利用好学校时间就可以了,在放学之后也有很多零星、片断的时间,比如等车的时候,生病去医院候诊打点滴的时候等等,这些零散时间基本都是三五分钟,不超过十分钟,但是积少成多,当你把它们合理地安排到自己的学习中,就会成为一个惊人的数字。
    每个人每天的学习时间差不多都在十个小时左右,产生差距的原因就在于是否合理的进行时间安排,是否高效的利用时间。如果不能好好利用时间,再多的时间给你也一无所获。我慢慢的找到了我的时间,也无形中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你的时间呢?他们去哪儿了?
10
发表于 2016-10-9 14:05:27 | 只看该作者
二、永远先做最重要的事情
自从步入高中,我的作业没有一天完成过,这让当惯了“好学生”的我非常焦虑。每节课下课,老师都会布置作业,我每天做作业的顺序就是当天课表的顺序,我想把老师交代的每项作业都认真完成,可后来发现即便我不睡觉,开夜车,不预习也不复习,也不可能做完老师的作业啊。我的时间有限,往往顾得了前面顾不了后面。我做了练习册没有做卷子,老师讲卷子不讲练习册,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老师讲的我没做,自然就跟不上老师的速度,一堂课就这么荒废了。
下课同学们聚在一起聊天,一问,原来大家都一样,都写不完作业啊!当时作为班干部的我立马去找老师讨论:能不能给我们减少点作业啊,根本就没有减负啊,你上课讲的习题我们都做不完啊。老师听完我发的牢骚,笑着对我说:“你做不完,是因为你每件事情都花费一样的精力去做。”“难道每件事情认真做还有错?”“事情分轻重缓急,每天的学习任务也是一样,第二天课上讲的重要,就要先做,那些不着急的可以放到后面去做。好好安排就不会做不完。”
老师的话让我醍醐灌顶,我再仔细回想起来以前的学习状态,因为没有好好管理我的时间,我永远都围着那些紧急的事情团团转,老师要收语文作业,我就赶紧做语文作业,上课要讲数学题,我就赶紧做数学题,常常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如果我能按照老师所说的,把学习生活中的所有的事情都能系统化,分清楚轻重缓急,做事有前后,就不会那么被动了。即便是每天的作业,也可以分成类别,根据轻重缓急来安排前后顺序。例如明天老师上课要讲卷子,而下周才讲习题,那么我就应该先做卷子,习题可以放到后面来做,这样就会两不耽误。有了这样的思路,我重新安排了我的学习计划。
我将一天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按轻重缓急,分为A、B、C三部分。A类,属于最重要、必须完成的任务,例如各种考试的复习、明天老师上课就要用到的习题和卷子等;B类,属于一般性的任务,重要但是不那么紧迫的事情,例如一些基础知识的扩展和延伸,词句段落的积累,错题的整理等;C类,属于可以暂时放一放的任务,例如学校临时举办的会议,电话,课外书等。然后运用二八法则,对每天时间进行有效分配。把80%的时间,分配给最重要的20%的任务;把20%的时间,分配给80%的一般任务。这样一来,我只要完成A类和B类的任务,就完成了80%的学习任务,而C类,如果有时间就做,没有时间放一放也不影响整体。
对于高三复习来说,如果每天A类的事情占用了大部分时间,再去做B类事情压力就很大,所以我常常在一段时间内,几个任务一起进行,来提高单位时间效率。例如要下载视频资料,下载的时间会比较长,在这段时间里,我就回复邮件、查找其他的学习资料、背背单词,等到下载完成了,其他的任务也完成了。除此之外,为了节约时间,能简化的学习步骤我就简化,例如整理笔记的时候顺便就把课本也看了,不要单独整理遍笔记,然后再看遍书再去补充笔记。
按照此方法实行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在学习时间比以往减少的情况下,成绩却稳步上升了。即便没有做完作业,我也把握了最重要的部分,不再慌张了。一直到高三毕业,我都坚持每天先做最重要的事情,这能让我在繁杂学习任务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有条不紊地、高效率地利用时间。

11
发表于 2016-10-10 11:06:57 | 只看该作者
三、学习规律要固定
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样,每天早上,闹钟响了很久也起不来,带着早餐飞奔进教室,久久才能缓过神。下午困顿乏力,上课精力不集中,分分钟就要睡着,晚上到了睡觉时间,又兴奋的睡不着。平日里学习忙碌,周末就一觉睡到中午,周一回到正常作息又要缓几天。这便是高一时我“随心所欲”的生活状态,这样的恶性循环无论是对我的审题还是我的学习都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白天的学习虽然有安排,但是每天的安排都随着课堂走,没有自己的规律,很容易被影响。每天看着忙忙碌碌,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效果。
这样没有规律的学习,会让时间很零散,一切都是新的。就像你每天早餐都要喝牛奶,那么到了早餐时间你就会想到牛奶,如果今天喝牛奶,明天喝咖啡,第三天要喝什么你就会想半天。学习也是一样,要形成固定的规律,养成固定的学习习惯,做完这件事之后很自然的就去做下一件事,不需要再抽空安排,这样才能更加高效的利用时间。
要形成规律,首先就是要痛下决心,调整我的生物钟,形成固定的作息规律。我强迫自己早上7点钟准时起床,白天无论多困都强忍着不去睡觉,困得时候就不要看文字或者是背书,要不就看点有意思的视频,要不就阅读下感兴趣的课外书;中午午睡半个小时,到时间了也不要趴着不起来,很容易一下午都昏昏沉沉的。晚上11点钟准时睡觉,不要玩儿手机,也不要想事情,即使非常清醒也要静下心来躺在床上。一开始非常煎熬,经历了一段时间白天睡不醒晚上睡不着的日子,但慢慢的,我的生物钟逐渐形成规律,不但不觉得痛苦,反而一整天都精力充沛,晚上也不会失眠。
生物钟的调整,让我更加的有时间观念,以前我总是一边大喊时间不够用,一边又拖泥带水,干什么都紧张不起来,起床要起半个小时,然后时间不够就胡乱吃两口饭去上学,晚上做作业是磨磨蹭蹭,等到睡觉的时候才慌了神,开夜车苦熬夜。而养成了固定的作息,就好像体内有个小闹钟,到什么时间就会做什么事情,早上都了7点,不会赖床,按部就班的刷牙洗脸吃饭,时间完全够用。晚上做作业的时候想着到点我就会困,不自觉的就加快复习进度,等时间到了,我基本都会做完了。稳定的生物钟不但让我的学习效率提高了,连身体状况也跟着好转呢,以前上课打瞌睡的状态也不见了。
以前,我对时间的安排相对草率,只规定的大概的预习、复习时间,结果学什么都阿弥有个固定的时间。例如说数学作业吧,今天早上有时间,我就早上做,明天就放到下午做,后天呢,可能是熬夜做,早上时间很不清醒,做数学作业的状态就不会很好;有时候学了新知识没有及时复习,越往后面忘得越多,再去弥补就要花两倍的时间,由于时间不够用了,我还经常把两天的内容攒着到周末去复习,结果周末压力太大,大脑太疲惫,也没休息好,也没学好。
一个固定的作息规律保证我们的学习时间,而学习的过程也要有规律,才能保证每段时间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人的大脑在一天中的状态是不一样的,要根据大脑的状态去安排合适的科目,才能保证学的进去,学的好。
例如,早上的时间比较短,适合记忆,我就会背诵一些英语课文或者是好词好句,简单的看一下语文的成语和字词,而不会去做逻辑性很强的数理化作业。经过一上午的学习,午休的时候大脑已经很累了,做有难度的题也不适合,会影响下午的学习效果,所以这时候我都会和同学们讨论下上午的课程,或者做些简单的基础题目。下午的自习课和晚自习,时间比较完整,也是一天当中头脑最清醒的时刻,我会把难点、重点、作业题都放到这个时间段,集中完成。到了晚上回家,我就会拿一些英语语法、文科专题之类的回家去阅读,也可以利用睡前的时间背背单词。大脑在最合适的时间做了最合适的事情,学习效率能不高吗?
当然,既然做好了计划,就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这么复习,明天就随意把时间更改了,要形成规律,就是要每天每天都这么做,养成习惯。这样,到了休息的时间你就休息,到了学习的时间就安心学习。学习像是被系统设定好了一样,达到自动进行的境界。
到了高三,每天都有铺天盖地的卷子等着去做,学习量大大增强了,怎么安排这些白花花的卷子成了让我最头疼的问题。原来的时间安排已经不适用高强度学习的高三了,为了适应新的学习,我下定决心改变原有的学习方法。我把每一科的学习都安排在每天固定的时间里,到什么时间做什么题,什么时候看什么书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不管发下多少试卷,我只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来做,绝不会为了完成某一科的卷子而耽误了另一科的学习。
早上15分钟我用来读语文文言文,课外活动时间做一道历史简答题,下午和晚上的时间都交给数学。不仅是学习时间,连睡觉和娱乐时间也进行了详细安排,学习和生活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不会老师打哪儿我跑哪儿,跑来跑去也没有个收获。每天晚上睡前,我都闭着眼睛回忆今天所复习的内容,每个周末再把一周的知识在脑中串一遍。这么做看似总在重复,其实若不这样做,前面复习的内容后面就会忘,尤其是文科记忆量大,更需下大功夫。
第一轮复习的时候,因为复习的内容多,我复习的很慢很细致,到了第二三轮的时候,我就可以匀出大部分精力来对知识进行深入分析。久而久之,学习变成一件很有规律的事情,哪怕不用看时间表,你也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任何人都无法影响他。学习不再是一种繁忙劳累、杂乱无章的事情,我也不再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学习就像是一种习惯融入到血液中,像吃饭睡觉一样的自然。

12
发表于 2017-10-25 09:25:3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4-19 15:08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