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66|回复: 0

[综合交流] 成功的家庭教育之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15 00: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家庭教育如何才能取得成功?成功家庭教育之路究竟在哪里?究竟该怎样走?我认为家长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索实践。
  一、潜移默化的影响
   研究表明:孩子最早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会将看到、听到、感觉到的东西“溶化”在正在发育的大脑里。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知不 觉地加以效仿。所以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 的影响。”
  平时,我们在马路上、院落中、楼道里,见到吹胡子瞪眼、唾沫星子乱冒的“训子”场面,并不少见。这些家长自以为“训”是为人 之父的特权,更有甚者,还以拳打脚踢相伴。“训”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除给孩子增加抵触情绪外,别无所获。“身教胜于言教”“训”不是家长的特权,身教 与言教并举才是做家长的责任。所以,对小孩子来说,需要的不是批评家,而是榜样。
  在河南省的一个小山村,林氏三兄弟相继成了博士研究 生。他们来自农民家庭,家境贫困。他们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在于父母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林氏夫妇在3个儿子入学前和求学历程中,用自己好学的行为来影 响他们,两代人每天挑灯共学的读书氛围一直延续到3个儿子都上大学。更为高明的是:他们当年那么穷困,却长期订阅文学杂志和传习世界名著,使3个儿子不仅 读了数遍,还讨论了数回;在他们一贫如洗的四壁上,贴满了各种纸条,上面写着做人的名言和警句等。3个儿子就是在这样贫困,然而格调高尚的氛围中长大了。 这对他们的文化修养、人生感悟、人格升华,都产生了极其深刻深远的影响。
  林氏夫妇教子的感人之处,并非是培养出3个博士,而是其在贫困中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勤奋好学的精神。这种精神深深感染每一个儿子,铸就了他们不缺不挠的性格,促进他们奋发向上,充分发挥各自的学习潜能。
  二、让孩子学会怎样做人
  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因此,欲使孩子成才,先要教孩子做人。这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认识不到这一点的家长,也培养不出懂得孝敬长辈的子女,更造就不了国之栋梁、社会精英。
   许多家长考虑孩子做人,往往只看重如何使之做所谓“有用”的人这一点点内容,就像军阀混战年月里的那些大权在握的老粗,唯在如何网络和造就好使的炮灰上 下功夫,从来不懂得去关心一下下属的其它更重要的方面与需求。这种家长,仅仅在知识和技能上促使子女使劲用功,根本不会在品质和性格方面主动施加影响和进 行教育。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下一代,实在跟战场上的炮灰没什么两样,日后对谁也都无足轻重,根本配不上是这个世界的主人翁。
  须知:正 直、善良才是“有用”的基础。只有具备终生不变的优秀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自主有用的人才,而不是连其自身生命,将来都要去任人随意 摆布的炮灰或缺乏灵魂的机械人。那种背离现代文明被成批生产出来的“螺丝钉”,事实上等同于毫无独立思想、没有创造才能的行尸走肉,对社会的进步发展和自 身的家庭美满幸福十分不利,只对准备不负责任使用和拧紧他们的“螺丝刀”有利。这样的反面不幸例子,举不胜举,即使在我们身边也不乏其例存在着。重智轻德 害死人了!
  中央电视台“大风车”栏目小记者马宇歌,是一名网上一搜,不见重名的品学兼优小学生,名扬四海,享誉国内外。在她的成长道路 上,她的爸爸马弘毅为自己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倾注了大量心血。马弘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在工作上认真负责,无论分内分外之事,凡是对社会有益 的,马弘毅都很关心,兢兢业业忘我无私。他认为: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自己首先就要朝这方面努力。在爸爸的教导和支持下,一上小学,每天下午放学 后的本班教室,都是马宇歌一个人自觉留下来全面打扫的。等她忙完班上的清洁卫生,学校除了传达室的工友以外,经常一个人都没有了。无论冬夏,小宇歌长年累 月如此,习以为常,每天都是打扫完教室才一个人独自离校。那次初春、晚饭前,正上小学二年级的宇歌和往常一样又独自打扫班级教室,在落着椅子登高去擦黑板 的时候,不小心摔下来受了很重的伤。第二天爸爸向班上说明情况,帮宇歌请了假,照顾她躺在床上动弹不得。一连5天,没有一个人主动来看她。小宇歌靠着枕头 出神地默默望着窗外的树梢和蓝天,她多么希望和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来看看她,和自己说说话呀。父亲最懂女儿的心思了,他告诉女儿:“咱们不应计较别人 对自己的回报,我们不是为了得到才去付出的,而是为了使这个社会更加美好……”父亲的谆谆教诲,那意境、那胸怀多么宽广啊!
  马弘毅在“德”的方面对孩子的教育,在有些急于求成的家长看来,是“中看不中吃”的,甚至只会让别人占便宜,对自己一点好处也没有。实则不然。
   不少人都以为21世纪面临的是“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可是恰在此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却提出了21世纪人们面临的“首先是道德和伦理的挑战”。这个提法 是以在全球的广泛调查结果为依据的,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国际一流专家总结分析为结论。并且现代西方教育家,还从另一角度,也已发现了美德对人事业成功的直接 影响:
  1、你为别人有所奉献,别人都能感受到,所以你更容易为别人所接受,使你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
  2、品德高尚的人,往往胸怀宽广、豁达乐观。因为他们考虑自己少,患得患失的情绪也比较少。这种积极的情绪,很有助于事业成功。
  3、乐于助人的人容易有成就感,因为他们从帮助别人得到的回报中,也获得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这种成就感是人生努力取得成功的重要推进剂。像马弘毅那样,真正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并非是舍近求远的成才之道,而是人生通往远大成功未来的必由之路。
   马宇歌的情况后来如何呢?有心的家长不妨到网上去搜搜这个学生的名字,看看有关她的一系列特别是最近的成长实况介绍。结果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顿然有悟 的。网上只有一个人叫“马宇歌”,没有重名者,非常好找。建议同时也搜搜“马弘毅”,顺便了解一下他的系统教育思想。千万不要忽视马弘毅的德育教育,他里 面不含一丝当前种种时髦的具有特色的社会三聚氰胺主义等等腐败性的政治说教成份。可以说,马弘毅创造了我们时代家庭教育,情商培养不次于智商培养的最成功 案例。且资料完整,亲切感人,如在身旁。他的教育理念,跨越了意识形态的愚昧藩篱,远离开任何害人的政治偏见,显得很平实、很可靠、很伟大、很成功、很难 得、很有生命力。
  三、促孩子素质全面发展
  孩子就像一株幼苗,生长中既需要水分,也需要土壤、阳光、和养料。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校、社会、家庭都应依据教育方针,全面培养青少年一代,促使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我们正处于21世纪,孩子们面对的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他们不但需要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健全的人格,更健壮的体魄。更积极的创新精神和更强的实践能力。而这一切,需要从小就加以培养。
   张弛,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中国籍博士生,年仅22岁。他的成长和培养,是普通人可望且可及的。他的父亲张明山谈到对儿子的家庭教育时,一连说了 几个“要”和“不要”:“在学习之前,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求知欲,一定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不要把孩子推给学校就不管了。要 配合培养,不要让孩子一味依赖父母的指导,不要打击孩子的信心。”
  因此,他在实践中注重了以下几点:
  A、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B、孩子学习情感的培养
  C、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及爱心的培养
  D、独立意识的培养
  E、与孩子平等沟通、“面与面”的交流
  F、对孩子实行积极暗示
  G、适时适度夸奖和欣赏孩子
  H、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
  I、培养自信;培养孩子劳动意识、吃苦精神、刻苦学习
  J、家校实施教育一致
  该家庭的实践经验和结果证明了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丹尼尔·戈尔曼的一句话:“人的成功,智商指数只占20%,而情商等因素占8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4-16 12:08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