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9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江城生活] 大城市和小城市 幸福与安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28 13:50: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document对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烨晚 于 2012-4-28 13:54 编辑
他们是一群30岁左右的年轻人,曾经都怀揣激情与梦想来到一线大城市打工,历经10年左右的时间,他们决定返乡或是到小城市重新开始。这不同于以往那些厌倦了都市生活到丽江晒太阳或是去乡下农耕的选择。而他们不断反复、挣扎到坚定的经历,对你我而言并不陌生。
去大城市读名校,留下来找个体面的工作,这是多少年轻人的梦想,并努力付诸实践的人生轨迹。就像电视剧《蜗居》里的海萍,如愿以偿地离开那个成长的小地方,甘愿受苦也要在大城市扎根下来。但是,这两年却渐渐出现回流的迹象,一些在大城市里打拼多年的青年人,由于各种原因,开始将目光转向故乡或者二三线城市。
“只有时间是真正向前的,我也是在上海10年之才明白这个道理。从大学刚刚毕业进入外企,奋斗到年薪30万元,我却觉得想要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越来越没有指望了。”
35岁的王雨一直没有在上海买房子,每次想要买的时候,算下来都要花光手头的积蓄并背负沉重的还贷压力,这让她很没有安全感。同时她又不希望因为买房让自己的生活水准下降,故而一拖再拖。在大城市里生活,所有的梦想都被具象的数字所替代。其间有人能安之若素地享受这种“激励”方式,而另一部分人,像王雨一样,还记着自己的梦想,这种落差会让他们陷入严重的都市焦虑症。
城市不是纵向的高楼,而是横向的人群
“我不想被钱打败,但是我已经输了。算了一下,要给自己和父母分别在上海城郊买两套不怎么样的房子再留一点不怎么丰厚的退休金,至少需要600万元。那就意味着,我要为房子奋斗20年。钱好像永远都不够用的感觉让我很崩溃。我并不真正拜金,现在即便是限量版的LV包也不能带给我多少喜悦了,物质带来的简单快乐也没有了。因为我知道它们不能给我的生活带来实质性的改变”。最终王雨选择离开上海,回到家乡兰州市,“我的资历就是我最好的奢侈品”。
回去后,王雨很快在市中心买了一套房子,24层的高度,让她能够俯瞰整个城市的繁华,最重要的是,她终于有时间和心境来感受兰州的温度,这曾经是她多么希望逃离的城市。“最大的幸福是,我不再自责。我无须给父母提供上海的好生活,而他们也不必晚年背井离乡。”
金钱成为很多在大城市打拼多年的年轻人心中无法言说的痛。近来媒体一直在关注“蚁族”现象,在北京,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了留在首都谋求发展,只能聚集租住低廉的房子。他们和蚂蚁有着很多类似的特征:高智,弱小,群居。有专家直指这是中国教育体制的失败。然而在这背后,与大城市资源密集发展,社会价值标准向钱看齐等等方面都有着诸多联系。
32岁的吕世锋在北京工作10年后,于2007年底回到石家庄。他用卖掉北京四环外那套房子的钱,在石家庄市中心买了3套房子。这样的选择,是他历经两年深思熟虑的结果。
这个理性的年轻人分析自己之所以走这步棋,出于几点考虑:
1.距离父母近,于父母和自身的健康相互间都有照应,也就是兼顾了孝道和生活的便利;
2.自己在老家石家庄人脉关系更多,30多岁了,虽然在北京个人发展得不错,但还是想能自己做点事情,不是老给别人打工;
3.以自己在北京积累的个人经验,放在三线城市,个人发挥余地更大,更有竞争力,更容易得到认可,事实证明也是如此;
4.无论从精神还是物质上,在小地方生活收入支出比更大,除了买房,手头还能留下不少活钱;
5.最重要的是,老婆在石家庄工作相对稳定,曾试图全家到北京发展,老婆不适应,也就作出了让步。
吕世锋的这些考虑因素,其实囊括了大多数人的心声。当37岁的杨帆踏出常州车站的那一刻,看到接他的朋友围成一大圈,“城市并不是纵向的高楼,而是横向的人群。我知道自己作了正确的决定。”
空间转换也未见完美
没有共同长大的朋友、没有世交亲人,也没有老街坊邻居……关系链条的断裂让在大城市的每个外来移民都无所适从。就像盆栽一样,扭曲着枝干来迎合花盆,最多也是自顾自美丽罢了。小时候的教科书写着“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而现在更为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人口众多、资源紧缺。
但是换个城市重新活过,毕竟是人生一次重大的抉择,况且是在人生而立年之际,要将自己前10年的经历重新洗牌,重新排列,未知的前途,让每个面临改变的人都曾经历了不安,反复,甚至恐惧。个中滋味,惟有自己最清楚。
作为国家公务员,35岁的王瑛选择从上海调到南昌,让所有同事大跌眼镜,从高处往低处走,这在整个系统内都前所未有。收入至少损失一半,年迈的父母都在上海,他们也从未想过一直当家做主的大女儿会有一日离他们这么远。
还有,曾经是物质女、月光族的王瑛,下班就会去淮海路逛大商场,而南昌远没有那么繁华,她变成了宅女。爱情使然,让她克服了这一切。先生是南昌人,不喜欢大城市的拥挤生活,王瑛为爱作出了让步。“人生总要有取舍,看你想要什么。仔细想想,大城市那些所谓先进浮华的东西其实跟自己无关,我现在没有上下班挤车的问题,单位与家的距离只有一座桥,中午都来得及回去补个觉。现在的生活很世俗,就是上班然回家带孩子,但也很幸福。你会越来越觉得生活在哪个城市并不重要,关键是和谁在一起。”
当然任何选择的背,都犹如藏了一把双刃剑。尽管被访的大多数人是选择回到故乡,但是重新融入的困难远比想象来得真切和深入。习惯了的节奏突然改变,就像是血压出了问题,头晕倒还罢了,还会有其他未知的危险。工作未必顺心、薪水未必如意、朋友也未必个个贴心……秀怡的回归就没有那么顺利。乡音已改仿佛还好,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却会让她觉得别扭。“老家人说话的语气很硬,一开口就像是找茬一样。”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很多行业显然缺乏市场规范化的训练。
大城市和小城市,幸福与安宁
吕世锋也无法再像以往周末那样去北京工体一带娱乐消费或者去看演唱会,回归到传统生活,父母唠叨不免多起来,不像以前一个人那么自由。“虽然二线城市有不少人脉可利用,但同样的人脉产生的价值利润并不是特别高,做的活儿总体质和量都无法和北京相比。”因为石家庄地区现在有不少业务都包给北京公司做了,这对吕来说必然是一分挑战。
2008年3月,为了让孩子能拥有童年的记忆,沈荷在成都买了套房子,以前在北京总是搬家,她担心会对孩子造成不稳定的影响。但是,在媒体工作的丈夫因为发展缘故迟迟无法过去。两地生活让他们终究要作出选择,“我想完整、平凡的家庭生活,父母都在身边,过得去的经济条件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房子,学校那都是外在因素,可以克服的。”这也是沈荷在与丈夫两地分居过程中逐渐衡量出来的。下个月,她就会带着儿子从成都再次返回北京。“很可惜,给孩子联络的双语幼儿园要泡汤了,他特别喜欢那里的环境。我很珍视孩子的成长期,但我也不希望丈夫错过。”
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有的人思前想后,有的人原地踏步,有的人勇敢改变,也有的人走了又回来,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不断地掂量,而这一切无非都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获得幸福与安宁。
大城市还是小城市:矛盾的态度
新“上山下乡”到底形成了一股潮流吗?去年《心理月刊》曾联合北京交通台“都市调查组”、“数字100”做过一次市场调查,从中可以看出大众对于大城市还是小城市的矛盾态度。
■ 37.40% 年轻时,是奋斗期,就应该在大城市拼搏,见世面,受历练,争取获得成功。
■ 22.80% 不管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都是自己的选择,重要的是适合自己生存,生活得有质量。
■ 13.90% 奋斗在大城市,生活在小城市或山青水秀的农村。
■ 11.50% 其实小城市正在发展中,有很多机会,成功甚至可能大过大城市。
■ 4.30% 还是觉得小城市综合幸福感更高,所以我可能去小城市发展和生活。
■ 3.30% 年轻时如果缩在小城镇,容易消磨斗志,也没有什么见识。
■ 3% 大城市挺好的,城市大,设施好,文化厚,我在这儿挺幸福的,不会去小城市。
■ 1.70% 中国的城市宜居性差,大城市小城市生活,其实没有太大差别。
■ 1.30% 小城市好是好,可跟我的生活没有关系,去干嘛?
■ 0.70% 不管年龄多大,在大城市生活就是挥霍生命。
我们的其他调查题目显示,羡慕小城市生活的人比例达到61.60%,主要原因是:环境好污染少,生活比较安静,住房压力小,生活节奏慢,竞争相对较小,可以照顾父母等。
人们不喜欢大城市的首选原因是住房压力太大,占71.80%,工作压力排名第二,49.70%。然而大城市仍然吸引人:发展机会多,医疗教育等基础条件好,文化、娱乐活动很多,城市繁荣,购物比较方便,机会多所以,从大城市到小城市这一步,迈出去还是不容易。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沙发
发表于 2012-4-28 13:59:58 | 只看该作者
严重顶!沙发!
板凳
发表于 2012-4-28 14:46:40 | 只看该作者
上几张图 ,比较容易吸引人来看
地板
发表于 2012-4-29 12:39:18 | 只看该作者
不错,感谢楼主
5
发表于 2012-4-29 12:39:18 | 只看该作者
嘿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6-5 15:41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