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记叙文对话描写的三原则     在记叙文中,同学们常常重视叙述,轻视对话。这样就使所写内容枯燥乏味。人物之间生动有趣、形式灵活的对话,会使平淡的文章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因此,记人叙事时,要重视人物间的对话描写。  
  人物对话,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俗话说“言为心声”,可见语言既是人物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又是人物展示性格特征的镜子,还是人物袒露内心世界的窗户。“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既是对作家塑造生动人物形象的高明技法的赞叹,又是语言描写的功能和作用的体现。  
  进行对话描写,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所选择的人物对话应能反映其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俗话说“一样话,两样说”,是因为每个个体都是活生生的“这一个”,每个人都有其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其说出来的话多数情况下不可能“异口同声”。个性鲜明的语言,能够体现人物的不同性格、身份等特征,也能袒露出他的内心世界。  
  如孙犁在《荷花淀》里安排了一段精彩的对话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女人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年轻妇女集在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水生的女人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安安据点……”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几个年轻女子思念自己的丈夫,打算去看一看,因为性格不同所以说得话也就各有千秋,或含蓄或直率或幼稚。  
  二、人物对话应有一个中心或话题,使读者“听得明白如话”。  
  一段对话应该紧扣一个中心或话题,这样才能使文章思路清晰,写几个人之间的对话,一要注意层次清楚,二要注意人物的特征。  
  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在《粜米》一文中,写农民大清早到河埠头后急切询问米价,同米行先生进行了这样的对话:  
  “糙米五块,谷三块。”米行里的先生有气无力地回答他们。  
  “什么!旧毡帽朋友几乎不相信他们的耳朵,美满的希望突地一沉,大家都呆了。  
  “在六月里,你们不是卖十三块吗?”  
  “十五块也卖过,不要说十三块。”  
  “哪里有跌得这样历害的?”  
  “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吗?各处的米像潮水一样涌来,隔几天还要跌呢!”  
  “嗤,”先生冷笑着,“你们不粜,人家就饿死了吗?各地方多的是洋米洋面,头几批还没吃完,外洋大轮船又有几批运来。”  
  “还是不要粜的好。我们摇回去放在家里吧!”从简单的心里喷出了这样激愤的话。  
  这段对话里围绕一个中心:米价。所有的对话都是针对米价的高低来进行的,使文章思路清晰,也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对话形式应灵活多变,才能使文章生动活泼。  
  大段的对话描写若只用一种表达形式,就会使文章显得呆板和单调。如能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则可以使文章的语言更加自然活泼,进而使文章思路更加紧凑。同时,还要注意对人物的神态进行刻画。这样,可以使读者闻其言,观其神,更富有感染力。  
  鲁迅先生在《祝福》里有这么一段关于“我”和祥林嫂的对话描写:  
  我就站住了,预备她来讨钱。  
  “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  
  “是的。”  
  “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的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就是——”她走进了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地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灵魂的?”  
  这里有人物直接的“问”,也有不出现人物的直接的回答,还有神态和动作描写,这样就把双方的性格特点刻画得透彻,也使文章形式活泼多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