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交流] 农村学校“并”“分”皆有理 有学上才是硬道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4:37: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国家审计署5月份公布的调查结果,仅仅52个县1155所农村学校,2006年辍学人数为3963人,2011年达到8352人。全国近3000个县,有多少孩子辍学可想而知。对于为什么要撤点并校,2011年教育部长答人大质询的时候,回答三句话:一少、一多、一高。然而,正是因为乡村小学的撤并导致了辍学儿童的急剧增加。如今多地已经开始恢复教学点。
  
  10余年前撤点并校风刮起来的时候,笔者还是一名乡村教师,曾与同事打赌说,这样的政策不会执行太久。岂知如今一语成谶。真是呜呼悲哉!
  
  客观而言,农村的确存在教育部长答人大质询的“一少、一多、一高”情况。但农村生源少只是总体而言,绝对数量并不少。让这部分幼童在城镇乡村来回奔波,将交通、食宿和精神成本转嫁给家长,这本身就不像政府所为。其次,很多孩子跟父母进城打工也仅仅只是表象,真实的原因在于农村教育质量太差,因为不信任才迫不得已走此下策。撤并既不切实际也是一种短视。其三,优质教育重在“质”的提升而非“量”的扩张。学校规模大了,可优化教育资源并未增加,只会加剧竞争——高昂的择校费已经让城市人不堪重负,遑论土里刨食的农民?何况,城乡孩子本身在起点上也存在无法同步的客观差异,身处同一课堂,也违背了差别化教学原则,这跟穿西装扎领带并不就是绅士一样道理。
  
  世易时移,任何一项制度,利弊两端都会此消彼长。要使撤点并校不沦为简单的“吃回头草”,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原则:须合并的合并,合并后后遗症明显的,坚决拆分。时刻秉持“家长意愿为撤不撤并的第一原则”。同时,设法解决师资匮乏等问题。比如,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完全可以实施。另外,从长远看,要设法让有志青年扎根乡村。当初之所以有那么多优秀人才对报考师范趋之若鹜?就在于政策引人。大学生村官能抢着当、留得住,“村师”为何不能?关键要看有关方面想不想留、用什么办法留。
  
  撤点并校导致辍学儿童增加,这是当初没料到的事。我们没必要一哄而上地挞伐,但反思是必须的。要避免重蹈覆辙,就得在决策和监督机制上多用功,防止剃头挑子一头热,杜绝拍脑袋做决策。公平不是乌托邦。当城乡教育一体化、公平化尚难成真,“次优选择”才是最佳。没学上才是最大的不公平。让每个孩子人人都有学上,健康、快乐、平安地长大,才是硬道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6-4 03:15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