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招生择校] 14岁少女李佳乐获香港中大全额奖学金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4:38: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李佳乐,14岁少女,郏县第一高中学生,今年的高考成绩却是677分,裸分河南省排到19名,位居平顶山市最高,成为该市理科高考女状元,且为全国备受关注的“高考达人”。
  我在7月4日以《14岁女孩高考677分背后的家教故事之思》为题的搏文中,谈到主人翁李佳乐父母家庭教育中成功经验。
  今又传捷报——13日,这个没有上过小学、初中的14岁贫寒女孩在北大、清华随便挑的同时,已经拿到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录取通知书,也是今年河南省获得该校全额奖学金的两名学生之一。(详见 2012年7月14日《大河报》)
  香港中文大学在河南一共调取了10份档案,最终录取了8人,其中2人是全额奖学金,李佳乐是其中一个。
  李佳乐,继“677的高分”后,“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再次将李佳乐推向关注的焦点。
  李佳乐,14岁女孩北大、清华随便挑!
  李佳乐,14岁女孩最终选择了香港中文大学!
  试问?
  像李佳乐这样如此优秀的学生,她有那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好学习的地方呢?
  用李佳乐的话说,她不想当榜样,而且成功不好复制,说不定还会对他人造成误导。
  她为什么这样说?
  是不是怕别人的学会了也成为状元?
  下面是她与记者的“对话”,我们看后再说不迟——
  【坦言不想当榜样,成功“不容易复制”】
  记者:香港中文大学的志愿是自己报的还是家人报的?跟清华大学相比更倾向哪一所?
  佳乐:我自己报的,不过经过爸爸同意。肯定是(选择)香港中文了,视野更国际化,学历全球认可的。
  记者:不到15岁,到离家那么远的地方上学,担心不?
  佳乐:不担心,我适应能力超强,我不想让他们送我。觉得应该都差不多吧,反正都不是家里。
  记者:你觉得自己成功不,有诀窍不?
  佳乐:只能算是阶段性成功吧。没啥诀窍,我觉得这是必然的,因为我是最努力的,这种努力不是指学习时间有多长,而是专心的程度、学习的效率,努力的方向也对。
  记者:你觉得这种成功能够复制吗?
  佳乐:应该是很难吧。我很烦别人把我当学习的榜样,也不愿意传授所谓的“学习经验”,对别人不一定适用,说不定还误导。我哥哥大我2岁,现在才上高二,成绩也没有特别突出,我们俩天天生活在一块还不行呢,别说其他人了,不好复制。
  记者:有人把你称为“神童”,质疑你成绩考得好最终不一定能成功。
  佳乐:神童?没觉得。成功?这不一定吧,也得看个人的努力,自身的综合素质,发展方面,适应能力吧。
  记者:对学业和未来有啥打算?
  佳乐:本科我想学双学士,大二的时候学校有个交流计划,争取去麻省理工学院读书,还是想学习物理和数学方面的专业。毕业了还是要回来。
  我们看——
  14岁的年龄,一般的孩子在上初中。
  14岁的李佳乐却参加了高考、成为状元、且被顶尖级的选择条件苛刻的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全额奖学金录取,这是家庭教育的奇迹。
  14岁的李佳乐在成功面前是那么的爱国、那么的自信、那么的真诚、那么谦虚。
  爱国——源自于她的“毕业了还是要回来。”
  自信——源自于她的志愿香港中文大学、且成功录取!
  谦虚——源自于她的“神童?没觉得。成功?这不一定吧,也得看个人的努力,自身的综合素质,发展方面,适应能力吧。”
  真诚——源自于她的“我很烦别人把我当学习的榜样,也不愿意传授所谓的‘学习经验’,对别人不一定适用,说不定还误导。”
  李佳乐一个14岁的女孩,如此的有真诚之心,她能给我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带什么样的启示?
  启示1.他人成功能可复制吗?
  他人“成功”能可复制吗?
  他人“成功”是不可复制的!
  为什么说成功是不可复制的!
  原因在于一个人的“天性、个性、性格、性情、环境、智商、情商、机遇、身份”等都不一样的,我们岂能将“成功”拷贝出来?成功复制?
  我们古人的——
  “一样稻谷养百人,百人百样百性情。”这是指人与物的多样性。
  “一母生九子,连娘十个性。”则说明人是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个性。
  这样不同性格人的成功能复制吗?
  如果说“成功”有规律可循的话、可借鉴的话,那么便是你自己认识你自己、你自己创造你自己、你自己成为你自己、并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减少失误而已。
  无论什么样的成功都是不可复制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功方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教育成功的误区,怀抱着所谓的成功法则,踩着成功人士的脚印,小心翼翼的向前迈进。结果没有靠近理想,反而越走越远。
  正如,“打工皇帝”唐骏写过一本书,叫《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这个书名很有卖点,很吸引人。人来到世界上,谁不想建一番功名、立一番事业,不想成功的人有几个?
  唐骏,这位1962年出生的江苏常州。于2002年3月,出任微软中国公司总裁。2004年2月,加入盛大公司任总裁。2008年4月加盟新华都集团,任总裁兼CEO,全国奋斗者羡慕的偶像。
  谁知道?这位“打工皇帝”在他的很有卖点《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这本书上写的如何按照我的模式去行动是“假”的,“打假皇帝”方舟子质疑“打工皇帝”唐骏学历造假——2010年7月,唐骏被指“美国加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系造假,之后方舟子又称他就读的美国西太平洋大学是一家卖文凭的野鸡大学。
  假就假吧,还“苦”不认识自己的错误,他还委曲的不得了。 这不?公众在“苦”等了两年以后,终于等来了这位“打工皇帝”唐骏的一声道歉:今年6月19日晚,在北大博雅酒店举行的讲座上,唐骏宣布:“今天正式在公众场合为‘学历门’道歉”,并告诉在场听众,“不要学我”。
  实际上唐骏的“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已阅成了“我的简历可以复制”、“我的假装可以复制”了,是彻头彻尾的教育骗子、教育传销,这样的成功如果复制的话,那岂不是在开国际玩笑吗?
  我并不反对总结成功规律。万事万物都存在着一定的规律,但是我们不能机械的理解、模仿。
  “成功”是不可复制,但是成功的学习经验是可以借鉴的。
  就像李佳乐的学习经验,我们是不能够复制的、是不能与其他孩子相比如的,但是,我们可以借鉴、学习、她的一些经验。
  启示2.我们应该借鉴李佳乐的什么样的经验?
  李佳乐今日的成就,得益于父母“无心”的早期教育,“无功利”的教育思想,“教”无定法的“育”人理念。
  父母这种“无功利”的教育思想,激发了孩子勤学好问的求知精神,促进孩子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身穿旧衣“勤学”不辍;身居陋室“好问”不己,“穷”则思变,愈“穷”愈学!愈“学”愈想“学”!!
  我们应该借鉴李佳乐的什么样的经验?
  A.艰苦朴素的吃苦经验!
  B.勤学好问的奋斗经验!
  C.良好的学习习惯经验!
  D.早期爱看书的经验!
  李佳乐今日的成就,得益于父母“无心”的早期教育,促使其
  在4岁时,就已经能读书看报了。读书时,她表现出惊人的记忆力,一本《弟子规》她看过几遍就能熟背如流,就连厚厚的《论语》,她也能看过之后把书中的故事完整地讲述给别人听。幼小的她,随妈妈出门时不是去游乐园,而是缠着妈妈去书店,发现好的书籍抱起来就看。《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都成了她必看的书籍。在大量阅读的同时,她也表现出超人的理解能力,简单的数学计算对她来说简直易如反掌。问起那么小的年龄就如此学习累不累时,李佳乐笑着说:“读书学习对我来说就是一种乐趣,从没有累的感觉。”
  李佳乐早期的爱看书习惯,是在父母“有心”,孩子无“意识”的情况下培育的。
  E.设立纠错本自我检查的经验!
  李佳乐之所以,在今年的高考中获得677的高分,除了与她的艰苦朴素、勤学好问、自我教育等精神外,跟她“设立纠错本”的自我检查、督促精神是分不开的!
  “问起她有啥学习法宝时,李佳乐笑着告诉记者,其实她也没有啥法宝,只是拥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已。对每一门学科,她都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对每一门学科中的每一部分她也会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学习,做到理解入微、深刻到位、适当练习,学到新的内容后,不断优化学习方法,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进一步提高学习水平。此外还要多做题,设立纠错本,多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一起探讨疑难问题,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2012年7月3日 [周口论坛] 郏县女孩李佳乐14岁高考677分 李佳乐学习法宝探秘)
  从李佳乐话里,我可以看出错题本对她的神奇。既然如此,那么,错题本为什么会如此神奇呢?
  启示3.错题本为什么会如此神奇?
  今年,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高三(18)班应届毕业生于成亮今年在文科高考中取得了673分的高分,这也成为省文科考生难以逾越的分数。说起自己考取高分的“法宝”,他归因于三个方面:注重用错题本纠错、平日善于总结反思、考试时保持平稳心态。
  厚厚的错题本,是他学习不断进步的第一个“法宝”。于成亮说,如何不让错题再错,或尽量减少差错,是学习不断进步的诀窍之一。而错题本,就是打开这个诀窍的一把“金钥匙”。
  高中三年下来,于成亮仅数学错题本就有十几本。英语(论坛)等科也有错题本,这些提醒他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大河报》2012年6月25日)
  错题本为什么会如此神奇?
  近十余年来。高考问题研究专家,通过高考状元的学习方法时发现:绝大多数高考状元都有使用“错题本”的习惯。
  “错题本”是对学生自身各类错误的系统汇总。翻开它,你的各种类型的错误就非常直观地呈现在你面前,一览无遗。这样你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着手改正错误,解决问题,尽力做到“不二过”,即同一个错误,决不犯第二次,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错题本”为何如此受到高考状元们的青睐?其作用是什么?下面是一位高考状元谈自己使用“错题本”的体会:
  “我在高中的时候一直坚持写‘错题本’。每次考试结束以后,不是算算分数有没有扣错然后就收起来,而是好好分析自己错的题目,其实错题才是每次考试的价值所在。我会认真分析自己算错的原因,是知识点没有掌握好,是粗心算错,还是方法思路有问题,把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法都总结到本子上。复习的时候就认真翻一翻,看一看,这些知识点就能够熟练掌握好了,最后印象最深的反而是自己错过的题目。有了‘错题本’,我就不会在复习备考的题海中迷失方向了,复习效率大为提高。”
  如黑龙江2007年文科状元禹奇锋说错题本里反思失误,他【以总分667分的成绩摘得今年我省高考文科最高分的尚志市考生禹奇锋,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时,首推了他的学习“秘籍”——“错题本”。他说,这个记录了他所有学习错误的“错题本”不仅时刻地提醒他,不要再犯这些错误,而且还让他举一反三地思考了许多相类似的问题。】(黑龙江07年文科状元禹奇锋:错题本里反思失误2007年06月25日 黑龙江晨报)
  “错题本”的使用,无论是今年,还是往年它是高考状元致胜的武器!
  由此可见,“错题本”是一种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质量、夯实学习基础、创造优秀成绩的重要手段。而很多同学并没有引起重视,导致大量重复犯错(据调查错题当中30%-50%是重复错误),这是非常可怕的!养成良好建立错题本的习惯,将使你一生受益!使得个体学习重点更突出、复习更具针对性、学习更有高效性。
  启示4.李佳乐为什么说她的成功不能模仿?
  李佳乐之所以说她的成功不能模仿,与其说出于一种教育的真诚,倒不如说是出于教育的责任,她不愿意传授所谓的“学习经验”,对别人不一定适用,说不定还误导。
  正如她所说:“我哥哥大我2岁,现在才上高二,成绩也没有特别突出,我们俩天天生活在一块还不行呢,别说其他人了,不好复制。”
  是呀,李佳乐小小年轻说的是多么有责任!
  为什么?
  家庭教育是人生重要的教育。而中国又是-个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家,为了教育好孩子,那些盼子成龙、望女成凤想走捷径的父母:一不了解教育之道,二懒得自己琢磨教育之法。
  而是双眼紧紧盯着家教书,听说某岀版社又推岀一批家教成功之书——“北大、清华、哈佛”培养秘诀,某某“大师”又推出了某某教育法,你看有的家教书上说“幼教”是荒唐。
  有的家教书上说“家教的重点在于高中”。
  有的家教书上说“教师的作用等于0”。
  有的书名就直言《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望子成龙的家长,他们写的这些教子经,你能相信吗?即使是真的,你敢使用吗?你敢复制吗?我相信写此家教书的人敢使用,但你却不能那样做,话又说回来,有的他写也不一定就这么做。
  这不,于是乎?有的就如获至宝般把这些方法拿过来照书本上的学、照搬照抄。结果是什么?画虎不成反类犬。大骂“我播下的龙种,为什么收获的却是跳蚤?”。
  为什么望子成龙反成虫?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我播下的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试问?
  你真的播龙种啦?
  你为什么要播龙种?
  你知道龙种是怎么播的吗?
  看家庭教育书,按道理这是好现象,人家能在百忙中看书说明是一个合格的家长,有什么可厚非的?关键就是太盲目相信书了,这不,回家对照自己的孩子一实践,不理想,大骂特骂。这种照本宣科学习的懒汉思想,不如不学。
  有-个家长买数本“哈佛男女孩成功”和“没有不成功……”等家教书系列。惹得家长买书,而他的孩子在家教撕书。
  为什么?他按照书上写的要求孩子去做,做不到,他便对孩子频繁使用“热暴力、冷暴力”。
  你想孩子能不撕书吗?孩子不撕他就算看起他了。
  君不见:“儿子弑父为哪般?”、“黑暗青春,少年46刀之下慈母血”,这样的媒体报道何时休?
  教育上有这么一句话“不会教,不如不教”,指的就是这些依胡芦画瓢的家长。
  王旭明,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接受新深度记者采访时说,不论“虎妈”、“狼爸”还有其它一些家庭教育书籍都不值一读。“我也从不给这类书写序言、做推荐。”
  他评价说,他们是以一己之见企图获得全民认可,追逐名和利。“首先,每个家庭之间不一样,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适合的教育。
  其次,我从未见过剑桥大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父母写书,推广他们的家教经验。因为成功和幸福有很多种。
  第三,这种书在美国没有市场,却在中国和成功学一样盛行,和我们目前的土壤和气候有关。”
  最后,王旭明说,中国的家长普遍缺乏教育常识,我们应该致力于为最大多数的人创造幸福的条件和机制,而不是一种所谓的幸福和成功模式。
  王旭明说的非常正确,“中国的家长普遍缺乏教育常识”,这样的家长教育孩子你说可悲不可悲,可怜不可怜,自己不会教,还骂孩子笨,还打孩子,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播下厌学的种子。
  还有的用传统的老土法、有的自创门派、有的中西结合,其效果如何?有的孩子给弄“残”、有的孩子给弄“瞎”、有的远走他乡、有的音信皆无,有的家长为什么没有“取经”孩子却成才呢?
  因为教无定法,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你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需要独一无二的方法来教育。谁能为孩子提供独一无二的、最适合他自己的教育方法?
  教育是一门艺术、一门与众不同的特殊艺术,适合于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灵丹妙药,是根本找不到的。如果我们想从某本家教书中寻找到符合自己的孩子的教育秘诀,那犹如啄木求鱼,什么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哪是骗人的。因为人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是一般的差异。
  不是说“一千人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
  这就是孩子的性格特点,是独一无二的。
  可是我们的父母总是喜欢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较,而总是喜欢拿自己的孩子的短处跟别人的孩子长处相比较,比来比去把自己的“天才”孩子比成一个大“笨蛋”,还说自己播下的龙种收获的是跳蚤,这实际上是忽视了之间的个性差异,是家庭教育中的大忌,切记、切记。
  现在,我们就拿李佳乐的哥哥来说,同样的父母,妹妹已经考上大学,你却还在上高二,咋这么笨?还不如小你2岁的妹妹?如果这样比的话,那就错了、那就完了。
  这也可能是李佳乐为什么说她的成功不能模仿的又一个原因?
  作父母的必须知道、并接受孩子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且尊重这些个性特点,使之成为真正的优点,并发扬光大,相信你的孩子一定会成功的、他就一定会成功。这就是家庭教育科学发展观对孩子差异的开发和应用。
  其实,很多事物的道理是相通的。
  懂得生活之道的人,领悟教育之道也不会很难,而领悟了教育之道,反过来又可帮助你体悟生活之道。在掌握教育之道的基础上,要敢于自己独创教育之法。
  道是什么?就是真理。这个真理,任何人也推不翻的。真理是绝对而不是相对,真理只有一个而没有两个。至于针对你孩子的个性化的教育方法,制定符合你孩子要求的教育之道——方法。
  那么怎样制定符合自己孩子要求的教育之道呢?
  很简单——
  那就是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找自己的不足;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不模仿、不攀比;我家的孩子是最好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6-9 07:18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