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情感交流] 是什么造成了中国式剩男剩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9 13:08: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document对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剩男剩女虽然是一种普遍存在,却并没有一个严谨的界定,汉语词典大概也没有收录“剩男、剩女”这样的新词语(有待 考证)。一般认为,超过30岁还从未进入婚姻围城的单身男女就是传说中的“剩男剩女”,当然也有认为超过26岁就是“剩”下一族了。我个人觉得男人超过30岁,女人超过26岁还长期单身一人,没有相对固定的女友OR男友,就是所谓的“剩男剩女”了。有相对固定异性 伴 侣或同 居性 伴 侣的,尽管没有结婚,也不能算作“剩男剩女”,因为这与通常夫 妻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某种意义上。客观地说,剩男剩女既谈不上中 国特色也不是什么现代现象。全世界都存在这种大龄单身男女,越发达的国 家或地区“剩”的越厉害——年纪越大、人数越多;在剩男剩女成为一种广受关注的社 会现象前,大龄单身男女也并不罕见,甚至单身一辈子的也有,广东以前就有“自梳女”一说。但“剩男剩女”真正成为一个问题甚至引起官方的忧虑,那还是近10多年的事情。“剩男剩女”到底是怎样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社 会问题和官方或半官方忧虑的呢?显而易见,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可以从中 国30多年来的改 革开放引起的巨大社 会变革中找到较为合理的解释。
  据说,高房 价是广大大龄男女被“剩”下的“罪魁祸首”。不是吗?这是一个“宁愿坐在宝马车内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笑贫不笑娼”的拜金时代。姑娘们相亲的第一条件往往就是自主产权的房子,传说中准丈 母娘们对房 价之高也是“功不可没”。关于女人找老公有一种夸张的表达:“有车有房、父母双亡”,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现实是残酷的,所谓“理想很丰 满、现实很骨 感”。在这收入以第三世界为标准而房 价却赶英超美的当下中 国,能够“幸福”的当上“房 奴”的“绩优股”并不多,特别是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广大单身青年曾经海誓山盟海枯石烂的伟大爱情和犹如喷了艾棐笛苛后而更加“伟大坚 挺”的房 价一比往往显得脆弱可笑、不堪一击。一边是房 价一路高涨远远超过男青年工 资的涨速,另一边待字闺中的姑娘们对房产的占有还是那么一往情深痴心绝对,于是乎曾经的国 家花朵大好青年都和房 价“干”上了,一年一年又一年,数以百万计的婚龄男女只能一“单”到底,直至成了“剩男剩女”、成了普遍现象、成了社 会问题。伴随着改 革开放的高歌猛进,时至今日费孝通笔下的“乡土中 国”基本上已经土 崩 瓦 解分崩离析。数以亿计的青年男女早已不知“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祖辈乡土生活为何物,他们大都从中 华大地各个角落各个乡村奔向向往的都市。
  “乡土社 会”向“城市中 国”的转变对婚恋模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曾经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然退出历 史舞台,一时间“自 由恋爱”大放异彩。到21世纪之今日,传统的“相亲”似乎又旧貌换新颜了,曾经的乡村媒婆变成了现代传媒——从报纸、网络到电视。但这种理应更加高效直观广泛的现代方式却并没有让剩男剩女们早日步入围城。因为他们,特别是女青年从经济上更加独 立了,她们有了保持单身的经济基础,她们没有必要更不屑于为了“穿衣吃饭”而“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经济的独 立也必然让姑娘们精神上更加自 由、人格上更加独 立,她们不再听从“父母之命”,甚至远在乡村的父母都没有机会对她的婚恋问题“叮嘱、唠叨”。数以千万计的单身男女、数以百万计的剩男剩女,生活在完全不同于乡村“熟人社 会”的“陌生人社 会”——城市,也不再有曾经热心的七大姑八大姨和乡村大妈为她的“终身大事”牵线搭桥。21世纪的单身男女已逐渐习惯单身的自 由,甚至某种程度上还“享受”长期单身状态,尽管这让他们的父母颇为“闹心”。
  户籍制 度也对剩男剩女这一严重的社 会问题“助纣为孽”。虽说户口对于个人而言最大的意义就是方便,或者更准确地说是——限 制小孩上学,但仅仅这一问题就足以让广大“剩男剩女”继续“响应”国 家的伟大号召“晚婚晚育”甚至不敢生育、没法结婚。谁叫我们不幸生在既“生 不 起”更“养 不 起”的伟大***呢?!
  当然,把个人问题(被“剩”下——首先是个人问题)完全归咎于社 会和国 家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不符合事实的。因为同处21世纪的今日中 国,大多数适龄青年都已幸福或不幸的步入了围城,甚至几进几出了,而你——剩男剩女却一直在围城之外观望、徘徊。这就不能不从个人、从自身找原因了,比如经济基础差、性格缺陷不合群、爱慕虚荣好攀比、价值观人生观偏差、不顾自身现实一味的追求所谓“王子或公主”等等,这些都是不利于获得异性好感的客观和主观存在。其实我们也没有必要如此这般的“恨铁不成钢”,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换一种角度看问题。“剩男剩女”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也是社 会进步的表现嘛。
  这种现象首先就说明了广大妇女经济的独 立和地位的提高,至少值得女权主 义者欢呼雀跃。正是女人经济的独 立才能让她们能够享受建立在财务自 由基础上的“婚恋自 由”,可以不屈服于“父母之命”,更不必为了“穿衣吃饭”而“下嫁”一张“长期饭票”。
  剩男剩女让证明了教育的“作用”。客观上,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家受教育时间的必然延长让青年男女一出校门就颇具“剩男剩女”之潜质,研究生扩招更是让“剩男剩女”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一方面是由于谈婚论嫁时间的客观推后,另一方面这些高学历的知识分 子或“知道分 子”越来越偏好追求精神契合,执着的寻找soulmate(心灵伴侣)。这可是要大大耗费青春时光的啊!但不管怎么说,“剩男剩女”的广泛存在已经充分的说明了广大青年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了,中 国的高等教育真正从“精英”走向了“大众”。
  大龄单身男女的广泛存在也是社 会进步现代文明的表现,尽管“剩男剩女”这个词语本身并不具有什么褒扬色彩。显然,整个社 会对大龄男女的单身状态越来越包容了,对此的“过分热心”已经很少,更别谈什么“说三道四”了。毕竟,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婚恋是他人的私事,单身与否是个人的权 利与自 由,容不得他人或国 家的干涉。
  但这并不是要鼓励大龄青年继续“单”下去,毕竟家庭的温馨还是大多数人所需要的。绝大多数的大龄青年都不是自愿长期单身的,被“剩”——更多的是一种情非得已。为了早日“脱 光”,剩男剩女们可以改变观念、不求完美,既要追求理想更要脚踏实地,化被动为主动,变非诚勿扰为欢迎“骚扰”,从而尽快的“脱 光”进入同 居或试婚的性 福生活,并最终告别单身步入幸福的婚姻围城。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6-8 19:12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