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温文尔雅温总理以诗文言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24 20:56: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document对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今天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循例来到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与中外记者见面,这是温总理2003年就任总理以来第十次两会记者会,也是最后一次两会记者会,和往常一样,温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引用诗词、名言、典故,言情言思言志,让我们再次领略到温文尔雅的大国总理的风范。
在回答记者提问前的开场白中,温总理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蔓延、发展,关键是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我将在最后一年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永远和人民在一起”。“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出自汉朝黄石公《素书》正道章,意即:恪守信义,而不稍加改变;受到嫌疑,而能居义而不反顾。原句为:“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您如何评价自己的工作”的提问时,温总理说:“在最后一年,我将像一匹负轭的老马,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松套。努力以新的成绩弥补我工作上的缺憾,以得到人民的谅解和宽恕。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我将坚守这个做人的原则,并把希望留给后人。我秉承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信念,为国家服务整整45年,我为国家、人民倾注了我全部的热情、心血和精力,没有谋过私利。我敢于面对人民、面对历史。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总理在这里接连引用三段名言——
“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出自元代张养浩《为政忠告》书,又名《三事忠告》。原文为“臣之於君也,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凡所白於上者,不可泄於外而伐诸人,善则归君,过则归己。”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处为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全诗如下:“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大意是:只要是对国家有益的,哪怕是要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不能因为个人的富贵荣辱和得失而去逃避和推卸责任。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的典故出自孔子。孔子编写完《春秋》说:“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大意是说,我做的这些事,写的这本书,后人一定会毁誉不一、褒贬不一的,但我只要认为这是对的,是有价值的,不论别人如何评说,我都会坚定的做下去!
在回答台湾《中国时报》记者提问时,温总理说:“我2009年在这里讲了《富春山居图》的故事,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我高兴地得知,这幅分离很久的《富春山居图》终于在台北合璧展出,这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震撼力。我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出自《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意思是:虽然不能达到,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当台湾《中国时报》记者问道:“今天大家很关心在明年3月你退休以后,有没有可能到台湾自由行?”温家宝说:“至于我在退休以后能不能到台湾去自由行,坦诚地讲,我愿意去,但是还得看条件。不过请你转达对台湾人民的问候。我想起了台湾割让以后,台中有一位诗人叫林朝崧,他曾经写过一句诗,叫‘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我相信,只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的大业一定能够实现,这是整个中国人的骄傲。谢谢。
“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出自林朝崧《送吕厚庵秀才东归二首》的最后四句“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珍重莱衣归故里,相思寄我采薇诗。”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号痴仙,台湾彰化县雾峰乡人。林出身于武功之家,其父亲林利卿、族伯林文察、族兄林朝栋均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颇有战功的将领。林朝崧作为栎社的发起人和首任理事,在台湾地方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全台诗界泰斗”。
在回答香港无线电视记者提问时,温家宝说,“我是爱香港的。2003年我曾经去过一次香港,我在那里用了黄遵宪先生的一句诗来形容:寸寸河山寸寸金。”
  黄遵宪(18484271905328)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寸寸河山寸寸金”出自《赠梁任父同年》,是黄遵宪1896年召梁启超到上海办《时务报》时写给他的。原文“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在回答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时,温家宝说,“在我担任总理期间,确实谣诼不断,我虽然不为所动,但是心里也不免感到有些痛苦。这种痛苦不是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痛苦,而是我独立的人格不为人们所理解,我对社会感到有点忧虑。我将坚持人言不足恤的勇气,义无反顾地继续奋斗。”  
  “谣诼”意为造谣毁谤。出自《楚辞·离骚》,原文为“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出自司马迁《史记》,原文为“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做《离骚》,盖自怨生也。”
  “人言不足恤”出自《宋史·王安石列传》。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提出了著名的“三不足”论断,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和“人言不足恤”。“人言不足恤”的意思是,对流言蜚语无需顾虑。
两届政府任期,十次记者会。我们从温家宝总理历年答记者问所引用的诗词典故中,可以勾画出这位总理的十年施政心路。
  诗以言志 虽九死其尤未悔
  2003年就任总理的第一次记者会,温家宝引用林则徐的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来表明自己工作的态度;2008年再次当选总理后,温家宝在这后面加上《宋史王安石传》中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句子来表明大胆探索,勇于改革的心迹。
  十年记者会,温家宝多次以诗明志,表明心迹:
  ——2004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10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2011年,忧国不谋身,恪尽职守。
  ——2012年,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
  从这些诗句中不难看出温家宝作为总理在治国理政中求索、慎思、坚定的态度。在2006年的记者会上,温家宝颇为感慨地说,中国的总理懂得一个道理,就是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退缩,不言失败。
  诗以言思 忧患意识贯穿始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2003年的记者会上,温家宝就提到这样的古训。强烈的忧患意识一直贯穿于他的施政理念中。
  2004年,在中国成功抗击非典之后,温家宝仍在记者会上以《周易》中句子来发出警醒:安不忘危,治不忘乱;2005年,他又强调要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2006年,他再次提出,形势稍好,尤需兢慎,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
  政如农工,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正如他在2011年记者会所引诗句一样,作为一国之总理,温家宝一直在强调为政者之。而至于这位总理所思之事,他也曾引用诗句表明。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2008年的记者会,温家宝这样说。
  诗以言情 谈及台湾最动情
  在历次记者会中,台湾问题都是必被问及的话题。说起台湾我就很动情,温家宝在2003年的记者会上谈及两岸话题时,引用了于右任的诗句: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2004年,陈水扁推动“3•20公投破环两岸关系,温家宝在谈及台湾问题时,特别提到了《马关条约》,并引用台湾本土诗人丘逢甲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和钟理和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两句诗,来突出台独的不得人心。
  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制定,温家宝在记者会上说,台海两岸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温家宝多次以兄弟来比喻两岸关系,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2005年,他引用《史记》中句子来表达;2010年,他又引用《左传》中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一句;2011年,引用《汉书》中骨肉之亲,析而不殊一句。
  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温家宝也多次表达想去台湾走走看看的愿望。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博学多才,贯通古今,温文尔雅,鞠躬尽瘁,这就是亲民总理温家宝。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6-18 15:01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