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0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巧用借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3 17:34: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摘要:早在先秦时期就产生了借代这种修辞手法,它是汉语中的传统辞格,运用极为普遍。本文从传统修辞学和逻辑思维学角度对借代定义进行了分析,并对借代运作的过程进行了阐释,还指出相关性、显著性、切镜性是借代运用的三大基本原则。
关键词:借代  语境  辞格  原则
一、借代的定义
    借代的定义百家争议,其中定义最为准确的是在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中提到的:“所说事物纵然同其他事物没有类似点,假使中间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时,作者也可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所说的事物。如此借代的,名叫借代辞。” 传统修辞学将借代定义为根据修辞需要,临时以相关的人或事物代替本来的人或事物的修辞格;逻辑思维将借代定义为借代是同一个概念域中邻近概念之间的临时替换。这种定义是建立在对借代辞格产生的心理基础的认之上的,是对借代更为理性的定义。与传统定义相比,这个定义仍然包涵相关性、临时性、本体与借体的替换三个因素,而概念可以是名词概念、动词概念,也可以是形容词概念,以“概念”的替换代替“名称”的替换,弥补了传统定义容易让人误解为借代只是名词间替代的不足。
二、借代运作过程分析
    借代是汉语中的传统辞格,运用极为普遍,借代不仅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格,同时是一种重要的语义转移手段和认知思维模式,语义学家在研究语义转移时,常常提及借代,认为借代是语义转移的一种重要方式。
   (一)语境:借代修辞的约束机制
    语境是修辞的生命之源,没有语境,修辞无从谈起,“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语境又是一切修辞活动的规约,主体表达者在建构文本时,要考虑语境,接受者解读文本时也要考虑语境,最终修辞效果的好坏,也是由文本对语境的切体程度决定的。不同的辞格对语境的依赖程度不同,有些辞格本身具有自足性,有形式上的标志,如比喻格中的明喻、暗喻、回环、顶真等辞格,它们的建构和解读受语境的制约很少。还有一些辞格由于本身没有明显的标志,而且临时性强,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语境的制约,离开语境,这些辞格很难独立存在。借代就属于后者,对语境有很强的依赖性。
   (二)联想:借代运作的心理机制
    修辞作为一种言语交际行为,不但受社会心理的制约,也受交际双方心理状态的影响。因此,研究借代辞格要考察其心理基础。由一个概念而联系到临近的另一个概念,在心理学上叫联想。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某一现象时,我们就会在这一对象的刺激下想到与之相关的事物,从而形成对客观事物新的认识和体悟,这种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就是联想。联想是人类认识事物,储存事物,提取记忆的方式,是借代赖以存在的心理机制。
  (三)借代文本的辨认对文内语境的依赖
    文本建构完成,只意味着这个交际活动刚刚开始,要想一次修辞实践实现其价值,必须要经过接收者的辨认和解读。一般说来,接收者对辞格的辨认并不困难,很多辞格在文本表现形式上有很强的标志性,如明喻的标志“像”,暗喻的标志“是”,引用的标志是引号等等。当然,对修辞文本的辨认,主要依靠的是修辞经验和审美经验的积累,经过长期的积累,这些经验在我们脑中沉淀,形成对各种修辞模式的影象,这些影象在不受外界刺激的时候,我们是觉察不到的,但是,当我们再次遇到类似的文本时,这些影象会被自动激活,大脑将其归到最为相近的影象中,再作出有意识的判断,得出确切的结论,到底属于何种修辞文本。但是,对修辞经验和审美经验并不丰富的初学者而言,以形式逻辑是否混乱来判断借代修辞文本,无疑是辨认借代修辞的一把钥匙。
   (四)借代文本解读过程阐释
    借代文本的建构,以逻辑上的不合理造成了语境与语义的冲突,而借代文本的解读正是利用联想对这种冲突的分析解决,并在此过程中得到审美经验和冲突化解的快慰。联想是借代文本解读的钥匙,接受者联想语境以和表达者相逆的方向展开联想,排除表达者设置的障碍,领会借代文本表达的信息。修辞信息包括语义信息和审美信息两部分,两者相互依托,相互交叠,共同构成修辞信息的整体。读者对辞格的解读实质上就是对这两部分信息的获取过程。由于接受者的审美经验、审美习惯、对接受对象的认识程度等的差异,造成了同一文本的解读会有不同的结果,成功的借代文本解读,不但可以破译文本信息,同时可以在联想的过程中体验审美的快慰,享受化解语义冲突的成就感。
三、借代运用的原则
    借代是汉语修辞中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辞格,借代在运用中还要讲究一定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借代运用恰到好处,借代的运用主要遵循相关性、显著性、切镜性三大原则。
   (一)相关性原则。借代是本体与借体之间的替换,这种替换的前提是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只有两者存在了这种相关性,联想机制才能沟通本体与借体。这种相关性可以是时间上的,空间上的或者是因果上的,种属上的等等。它不是物理世界的普遍的联系,而是经过人类认识的结果,是心理层次上的相关。这种关联性要被用于借代,必须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因为一个借代文本要经过读者的解读,如果读者经过思考仍不能发现借体与本体的相关性,破译修辞信息,那么,这次修辞活动就是失败的。
   (二)显著性原则。单纯就本体与借体的关系而言,为了实现单纯的称说功能,与本体关系最为密切的事物最容易成为借体。也就是说,在一个概念域里,离本体概念越近,越有可能成为借体。但是,多数借代文本的运用不只是单纯的换名那么简单,表达者总是或多或少的想要这个文本起到描写的作用,在这个因素的参与下,显著性原则就发挥作用了。表达者将最为显著的特征作为借体,呈现在解读者的面前,使本体事物更富有形象性,也能让解读者更深刻的体会本体事物的特征。
    以上的两个原则,关联性是基本原则,显著性是最高原则。一个借代文本得以构成,必须建立在关联性原则的基础上,这是借代辞格存在的前提。而一个借代文本的好坏,取决于它对显著性原则遵守的程度。借体事物越显著,借体对本体的描写就越形象,越深刻。
   (三)切境性原则。借代的运用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有时是对事物的褒扬,有时会起到讽刺的效果。因此,借代的运用要注意适合题旨情境,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修辞对象。不同风格的借代运用要区别对待,尤其是在描写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时,不同性质的人要突出不同的特征,才能更好地刻画人物。第二,语体差异。借代在小说、诗歌中运用较为普遍。小说中,为了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事物多用借代。诗歌中,有时迫于字数、音律的调整,不得不改换事物的名称,运用借代;有时为了不直接说破,给读者留下更多的语义空白,以引起读者的联想,增强是诗歌的审美特性而运用借代。与前两种文体相比,政论性文体因为以语义明白为主要要求,一般不会用借代。
   四、结语
   借代是汉语修辞中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辞格,古人对借代的研究成果散见于诗话、文论中,缺乏系统的论述。现代的研究则重在微观,为此从宏观上研究借代的功用和运用原则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在借鉴前人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借代是同一个概念域中相关概念的临时替代。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沙发
发表于 2012-5-3 17:34:52 | 只看该作者
留下脚印,代表我来过  
板凳
发表于 2012-5-3 17:34:52 | 只看该作者
孜孜不倦, 吾等楷模 …………  
地板
发表于 2012-5-4 17:09:56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楼主的原创  
5
发表于 2012-5-4 17:09:56 | 只看该作者
赚点分不容易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5-21 07:34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