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16|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职场经验] 被误以为国货的九大品牌 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24 15:03:5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中华牙膏
  
  上海白猫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牙膏厂的前身中国化学工业社始建于1912年。1922年这里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支牙膏――三星牙膏,为中国牙膏工业奠定了基础。1967年,中国化学工业社改制为上海牙膏厂。1954年诞生“中华”牙膏。
  
  60年代中期,在技术革新的推动下,"中华"在膏体、香型、包装、品质上有了较大改进。
  
  70年代到80年代“中华”迎来自诞生以来第一黄金时代,在质量上有了长足发展,同时推出新品,将中华推向强有力的市场地位。1994年1月,上海联合利华牙膏有限公司成立。中华品牌经营权租赁给联合利华公司。中华牙膏曾是上海白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商标品牌,于1994年将“中华”品牌经营权租赁给联合利华公司。
  
  联合利华集团是由荷兰MargrineUnie人造奶油公司和英国LeverBrothers香皂公司于1929年合并而成。总部设于荷兰鹿特丹和英国伦敦,分别负责食品及洗剂用品事业的经营。在全球75个国家设有庞大事业网络,拥有500家子公司,员工总数近30万人,是全球第二大消费用品制造商,年营业额超过美金400亿元,是全世界获利最佳的公司之一。
  
  2010年5月17日,*ST白猫发布最新公告称,因公司2007年、2008年、2009年连续3年亏损,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自2010年5月25日起暂停公司股票上市。可以肯定的是,在1994年联合利华取得中华牙膏经营权的16年后,白猫退市的既定事实撕掉了中国牙膏市场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白猫公司无形资产评估值合计为1.39亿元。白猫股份董事长马立行事后透露,租赁给联合利华使用的“中华”牙膏商标的无形资产价值经估算为1.33亿元。截至2009年7月31日,白猫股份净资产评估值为3.09亿元。显然,经评估,“中华”的品牌价值占去了公司无形资产中的绝大部分,并占到公司净资产的四成以上。去年年报显示,联合利华付出的租赁费高达2607.3万元,是*ST白猫的主要收入来源。联合利华集团自2001年起开始投巨资建设中华牙膏品牌。近年来,中华牙膏每年为联合利华贡献10亿元左右的销售额,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始终在15%左右。
  
  而与此同时,白猫股份却要靠商标许可收入支撑其财务运作。据了解,国际上收购一个品牌通常的价格是其年销售额的1-3倍。2009年,联合利华的“中华”商标使用费为2829万元,占其销售额的2.5%,由此推算,“中华”牙膏的年销售额已超过11亿元人民币。而中华牙膏商标品牌价值则在11亿至33亿之间。
  
  二、双汇
  
  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目前总资产约60多亿元,员工4万多人,在全国十多个省、市建有二十多家现代化的肉类加工基地,年屠宰生猪能力1500万头、年销售冷鲜肉及肉制品200多万吨,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双汇集团总部位于"中国食品名城"河南省漯河市。在2007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序中列166位。
  
  高盛集团(GoldmanSachs),一家国际领先的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向全球提供广泛的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拥有大量的多行业客户,包括私营公司,金融企业,政府机构以及个人。高盛集团成立于1869年,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总部设在纽约,并在东京、伦敦和香港设有分部,在23个国家拥有41个办事处。其所有运作都建立于紧密一体的全球基础上,由优秀的专家为客户提供服务。同时拥有丰富的地区市场知识和国际运作能力。
  
  但不被大多人了解的是,目前双汇已是高盛的资本运作了。2006年5月,高盛击败其他投资者,共计获得双汇发展60.72%的股权(股改后稀释为51.46%),这是高盛第一个控股并购。08年,高盛又投资2—3亿美元在湖南、福建收购了10多家养殖厂。
  
  看着逐渐发展起来的双汇放心肉专卖店,看着双汇不断攀高的市场占有率,很明显不是这个行业的幸事。
  
  三、金龙鱼
  
  这个牌子几乎出现在每个中国家庭的厨房里,市场占有率在50%以上,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是第2名福临门的8倍,但它彻头彻尾是一家外资企业,属于新加坡郭兄弟粮油私人有限公司所拥有的,跟中国没有任何关系。然而大多数国人都不知道,一直以为购买金龙鱼油是在支持国货品牌。
  
  金龙鱼”是新加坡郭兄弟粮油私人有限公司所拥有的著名食用油品牌。郭兄弟粮油私人有限公司是隶属郭兄弟集团下的粮油集团的旗舰公司。嘉里粮油(深圳)有限公司是郭兄弟集团下属的嘉里粮油(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的全额投资的营销策划及管理公司.
  
  郭兄弟集团由郭鹤年先生于1949年在马来西亚创立,已发展成为亚洲非常具多元化、非常富有魄力的跨国企业集团之一,集团成员包括太平洋航运有限公司、香格里拉酒店、嘉里建设、嘉里饮料、南华早报等等。
  
  1974年,郭兄弟集团在香港成立了嘉里控股有限公司,从此“嘉里”成为郭兄弟集团在香港和中国大陆广泛业务的标志。嘉里粮油(中国)有限公司是郭兄弟集团属下的嘉里粮油集团在中国投资粮油生产企业的专业性投资公司.
  
  1990年,嘉里粮油集团在中国投资的第一家油脂生产厂——南海油脂工业(赤湾)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它是中国较早大规模生产精炼油脂和小包装油脂的企业。在随后不到十年的时间,嘉里粮油先后建立了深圳、上海、天津和青岛四大粮油生产基地以及防城、成都、西安、营口等十几个生产加工点,覆盖全国市场,构成了非常庞大的粮油食品生产加工体系。
  
  嘉里粮油在中国生产“金龙鱼”、“香满园”、“元宝”、“胡姬花”、“鲤鱼”、“巧厨”、“花旗”和“手标”等16个品牌的小包装食用油。其中,“金龙鱼”家喻户晓,是中国食用油的知名品牌!
  
  四、娃哈哈
  
  宗庆后与达能打这场娃哈哈商标的争夺战可谓时旷日久,关于民族企业和商业信誉问题引来的讨论铺天盖地。很多人认为支持娃哈哈商标在宗庆后手里就是支持民族企业。然而却不知这样的理解将那个占有51%股份的达能置于何地?
  
  娃哈哈与达能之争的根源在于,还是当年对娃哈哈商标的商标转让协议,达能提出将“娃哈哈”商标权转让给与其合资公司,因国家商标局不批准未果,双方改签一份商标使用合同。合同其中一款称“中方将来可以使用(娃哈哈)商标在其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而这些产品项目已提交给娃哈哈与其合营企业的董事会进行考虑。”即“提交合资公司董事会考虑”是中方使用娃哈哈商标的前提。也正是这一条款,引发了达能的强行收购风波。
  
  最新消息是法国达能集团和娃哈哈集团30日宣布,双方已达成友好和解方案,将终止其现有的合资关系,该方案目前尚须得到中国有关政府部门的批准。达能已同意将其在各家达能-娃哈哈合资公司中的51%的股权出售给中方合资伙伴。和解协议执行完毕后,双方将终止与双方之间纠纷有关的所有法律程序。
  
  五、大宝
  
  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大宝”系列化妆品1985年诞生至今,适应了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已陆续形成护肤、洗发、美容修饰、香水、特殊用途共五大类100多个品种。2007年美国强生公司旗下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宣布,已完成收购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的交易。收购事项已获得了所有相关政府部门的批准,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成为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中国日化行业可以说是整体沦陷,大宝做为在日化品这块领域的民族品牌坚持的比较久,但也在2007年再也坚持不下去。
  
  六、苏泊尔
  
  中国•苏泊尔集团,是一家由炊具制造开始创业的多元发展的企业集团。公司始建于1994年8月。十余年来,产业链发展势头良好,销售额逐年上升,2006年销售收入达40亿元,比上年增长56%。集团现有员工6600多人。企业总资产30多亿元,可持续发展态势明显。2002年国家工商总局认定“苏泊尔”为“中国驰名商标”。
  
  2006年8月14日,法国SEB集团与苏泊尔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以股权协议转让、定向增发和部分要约收购相结合的方式获得苏泊尔不超过61%的股权并展开战略合作。2008年1月,英国劳埃德国际金融周刊报道:SebSA表示,公司成功完成了对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ZhejiangSuporCo.)的要约收购,目前持有苏泊尔52.74%的股权。
  
  七、汇源
  
  2008可口可乐意图收购汇源案曾引起了强烈反响,国内一片哗然,认为可口可乐有垄断之嫌。后来我国商务部正式宣布,根据中国反垄断法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据悉,这是反垄断法自去年八月一日实施以来首个未获通过的案例。
  
  然而汇源的真实身份是什么呢?
  
  汇源品牌由汇源香港上市公司拥有,而汇源香港上市公司近60%股份由达能、境外公众股东和一家美国的私人投资基金拥有。
  
  也就是说汇源早已不是一家纯粹的民企。
  
  八、南孚
  
  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系国家520户重点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外经贸部重点扶持的出口企业,中国电池行业龙头企业,福建省重点企业。在中国市场,南孚连续13年创碱锰电池“质量、销量、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同行领先水平。而南孚品牌对外宣传也用的是“民族的力量”。
  
  2003年8月,南孚突然被其竞争对手美国吉列公司收购。这其中有什么内幕呢?1988年,南平电池厂与福建兴业银行、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福建分公司(简称“基地福建公司”)、香港华润集团百孚有限公司(基地福建公司的子公司)合资组建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1999年,南孚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南平市ZF吸引外资政策的要求下,上述股东以南孚69%股份作为出资与摩根士丹利、荷兰国家投资银行、新加坡ZF投资公司合资组成中国电池有限公司。
  
  其中,外方持股49%,中方持股51%。新成立的中国电池有限公司掌握了南孚的绝对控股权,也就是说外方股东只要再增加2%的股份,就可通过中国电池间接控股南孚。丁曦明总经理回顾时说:“南孚其实并不缺乏资金,相反,我们的资金很充裕。南孚当时是被迫合资的!”谈到南孚被迫引入外资,南孚的另一位高层管理人员激动地说:“摩根士丹利是一只狼,与它合资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摩根士丹利动作南孚的情况并不好,因此几番转手。2003年8月11曰,生产“Mach3”剃须刀和金霸王电池等消费产品的美国吉列公司宣布,已经买下中国电池生产商南孚电池的多数股权――南孚成了它的子公司了。短短几年时间,南孚由中国电池生产业的巨头变成了其竞争对手的子公司,而且这个竞争对手曾是它的手下败将。吉列的金霸王电池进入中国市场十年,却始终无法打开局面,市场份额不到南孚的1/10。
  
  现在好了,最大的竞争对手消失了,而且还得到了一家年利润8000万美元,拥有300多万个销售点的电池生产企业,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大半个中国市场。本来南孚的优质碱性电池已打入国际市场,此时正是向海外发展的大好时机,可是为了避免和母公司争夺市场份额,南孚只好匆匆鸣金收兵。由于不能与金霸王正面冲突,现在南孚有一半的生产能力被闲置着。南孚正渐渐地失去活力。
  
  九、白加黑
  
  白加黑的广告当年做的是人尽皆知。1996年江苏启东盖天力制药厂开发“白加黑”,销售昙花一现。1998年销量大幅下滑。2000年东盛集团并购启东盖天力制药厂,“白加黑”易主,当年销售额从2000万升至2.9亿。
  
  2005年“白加黑”销量达到4个亿,成为东盛科技的最大赢利点。2006年10月东盛科技资金危机,欲变卖“白加黑”自保,拜耳与东盛科技签订协议。2008年7月3日双方正式交割财产,包括生产线、销售网络及销售队伍全部卖给拜耳。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沙发
发表于 2013-8-24 15:37:42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3-8-24 15:47:51 | 只看该作者
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品牌呢。
地板
发表于 2013-8-24 16:06:53 | 只看该作者
都是我用过的
5
发表于 2013-8-24 16:54:39 | 只看该作者
不过我还真的以为这是国产的呢
6
发表于 2013-8-25 07:57:46 |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3-8-25 08:16:05 | 只看该作者
平时还觉得自己挺爱国,买的基本都是这些所谓的国产品牌,看来我被骗了。
8
发表于 2013-8-25 08:49:32 | 只看该作者
还有国货精品吗?
9
发表于 2013-8-25 09:36:07 | 只看该作者
本来都是从国产演变的而已。
10
发表于 2013-8-25 10:11:29 | 只看该作者
   我了个去
11
发表于 2013-8-25 10:46:46 | 只看该作者
晕啊 还有什么是国产的啊
12
发表于 2013-8-25 14:42:35 | 只看该作者
是不是快没有真正的国货了!
13
发表于 2013-8-25 14:47:29 |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3-8-25 14:59:25 | 只看该作者
我的神啊,去全部都弄错了
15
发表于 2013-8-25 15:29:33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真是地球村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4-29 12:44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