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怎样做个好家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22 08:42: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马克思很重视家庭教育,他说:“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教养子女。”这段话告诉我们,不论我们从事何种职业,只要有了孩子,当上了父母,教养子女就成为一桩神圣的行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它关系到孩子的前途,家庭的幸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教育家陶行知说“人格教育端赖于六岁前的培养,这个时候培养的好,以后只要顺着它继续增高的培养下去,自然成为优良分子,如果培养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
  以上两位思想家、教育家精辟的语言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下面我举两个现实的例子,大家听听(重视家庭教育的例子、不重视家庭教育的例子)。以上两个实例也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思想是养儿防老,现实思想是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没有教给他一技之长、没有教会他生存的本领、没有给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他如何才能做到呢?他拿什么防老呢?现在有很多年轻人成为蹭饭一族,吃老人的,化老人的,你还指望他们什麽呢?
  所以,家庭教育非常重要,要想做一个好家长,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还要了解自己孩子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年龄特征,以及孩子的所思所想、他的兴趣与潜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教育才能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二、2-3岁幼儿生理特点及教育
  1、、幼儿生理发育处在继续生长发育中
  2—3岁的幼儿在身体发育方面没有1岁时增长迅速, 但相对言还是一个增长很快的阶段。2岁以后的幼儿乳牙已出齐, 这对食品的限制减少,父母还可以让幼儿多摄入些豆类食品及某些可生食的蔬菜、水果。这一年尤其要注意对幼儿进行清洁牙齿和保护牙齿的教育。因为生理原因,3岁前幼儿不宜刷牙, 所以父母应该教会幼儿用干净的毛巾擦拭牙齿表面或用盐水漱口;还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告诉幼儿不能多吃甜食,如《老虎拔牙》的故事就可以让幼儿很形象地理解甜食对牙齿的危害。
  2、2岁6个月以后的幼儿大多会发生“口吃”现象。
  这种现象是生理性的正常反应,因为此时的幼儿思维发展速度要比言语发展速度快,所以在幼儿边想边说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断断续续、磕磕巴巴的现象。对此,父母没必要忙着去给幼儿看病,也不要强行纠正或觉得好玩去模仿,而应该诱导幼儿慢慢地讲,父母除了静静地听外,还可以让幼儿多听故事或诗朗诵等文学语言。这样幼儿就可以在不知不觉的宽松状态中度过这一生理发展期。
  3、幼儿肌肉力量差,容易疲劳和损伤。
  再则,幼儿肌肉群发育不平衡,大肌肉群先发育,小肌肉群还未发育完善,表现为手脚动作比较笨拙,特别是手的精细动作还难以完成。
  4、幼儿肺的弹性差,家长要注意培养幼儿用鼻子呼吸的习惯,以防感冒及肺炎的发生。
  5、幼儿膀胱肌肉层较薄,弹性较差,储存尿机能相对差,幼儿排尿次数多,自控能力弱,爱尿裤。
  家长应培养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以防在精神极度兴奋或疲劳时发生遗尿现象。
  三、二-三岁幼儿心理特点及教育
  国内外研究资料证明,在心理发育过程中,有三个关键的年龄阶段,分别是:2-3岁,6-7岁,11-12岁左右,2-3岁是幼儿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2.5-3岁是教孩子做到有规矩的关键期。家长一定要 抓住对孩子教育起决定作用的时期,进行相应的教育,如果错过关键期,不是说不能取得教育效果,而是会增加教育的难度。
  1、2岁以后,幼儿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幼儿会有反抗、 “自私”的行为出现,也会抢着为父母或为自己干事。对于前者,父母千万不要以为是幼儿的退步而加以训斥,而应该采用“以退为进”的手法来化解幼儿的反抗行为,用耐心、形象的讲解来减少幼儿的“自私”表现,否则会使幼儿真的养成与人对立、自私自利的不良性格特征。
  2、2岁以后的幼儿已经有了自己的是非标准与行事态度, 父母不能过多干涉或限制幼儿的行为,否则会对幼儿的性格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再比如,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礼貌,希望孩子能与见到的每一个熟人打招呼,但有时孩子会因为情绪或其他原因而不愿意开口,此时父母不应该对此耿耿于怀,认为孩子没礼貌,给自己丢面子,而应该看到这正是幼儿性格萌芽的一种表现。若长期强迫幼儿照父母的意思去说话,就会导致幼儿养成无主见、虚伪、不诚实的不良性格特征。
  为了能让幼小儿童的心理发育有一个健康的环境,父母需要耐心,需要关爱,给孩子以舒适和安全感。同时,要允许孩子可以自由地探索周围的环境。要做到这些其实并不难,平时可以多找时间和孩子说说话、抱抱孩子、唱唱歌等,这些都能拉近孩子与自己的距离。大人情绪的不稳定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全,并因此而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与成人不一样的是,孩子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因此,它们会很容易表现出大人所不希望看到的一些情绪,如对立、仇视、退缩、忍受力下降、容易哭等。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周围环境发生的变化也不容易适应(如、刚入幼儿园时孩子的焦虑、哭闹)。
  四、、2~3岁幼儿容易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及教育
  第一、语言方面
  语言发展障碍往往反映了心理发展方面的问题,存在心理发展问题的幼儿通常难以用语言进行交流,从而表现出各种语言发展障碍。
  1.重复语言,就是不断模仿,重复别人的话,没有实质性的语言交流。如教师说“某某”你来找我,幼儿也会说“某某,你来找我”。妈妈对幼儿说“叫阿姨好,”幼儿也说“叫阿姨好”。
  2.“自我中心语言”
  “自我中心语言”就是有幼儿的语言完全和当时的情况不相匹配,或是语言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那些语言的意义只有幼儿自己明白,而旁人完全无法理解。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说话,对旁人的提问基本不予理睬。例如,旁人无法听懂更无法沟通。
  第二、社会交往方面
  很多幼儿在心理发展产生问题时都会表现出一定的社会交往方面的障碍,主要表现为拒绝与他人目光对视,眼神交流。当别人注意看他时,他可能会避开或直接跑开,而且面无表情。也有的幼儿在别人伸手抱他时,无积极回应,被抱起时全身松软,有的幼儿在与亲人分离时十分漠然,不会对父母或亲人产生依恋,非常容易分离。
  第三、情绪、行为方面
  (1)、 强烈的独立和控制愿望。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托班婴儿想脱离成人严格的看管和保护,按照自己的需要独立的对这个新奇的世界进行探索,自己控制“场面”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当由于语言、动作等方面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成人的干涉和禁止等原因使他们的这种独立和控制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便有可能引起儿童的不良情绪反应,表现出情绪与行为问题。
  (2)、打人
  原因1:可能孩子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边去,他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进攻。
  原因2:打是排除的意思。
  有时他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可小朋友们总是做些他不喜欢的事情,他想把这个事实排除掉。如:他拿个小碗,用土来做饭。小朋友过来就往他的碗里放土,但他不想这样,因为破坏了他原有的计划和目标。他对小朋友嚷,但人家不听,他嚷了几次,发现不管用,就会动手打人了。他的想法本没有错误,只是不想被打扰。但他的举动是不好的。有时想吃冰棒或做其它一些事情,家长不让做,他也会用打的方式来解决,只是想把家长不让他做事的这个事实排除掉。所以我觉得更多时候,孩子打人是排除的意思。包括大人也一样,说不过就打吧。
  办法:加强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他用语言来和别人表达思想。如人家往他碗里放土打人这件事,妈妈可以告诉他:“如果你不喜欢人家这么做,你可以直接教他对别人说‘不喜欢你往碗里放土,我正在做饭!’”然后告诉他,打人无法解决问题,打人是不好的行为。他就明白了。当然要达到完全用语言表达还需要一个过程,妈妈要耐心等待他心智成长到这个程度。
  原因3:家人可能有打人(或以轻打屁股来逗着孩子玩)的行为。孩子会把所以的待遇反加到别人身上。
  办法:家长要反思自己是否有这种形为,如有应即时改正。
  (3)、闹脾气、专家认为,闹脾气是孩子学习表达愤怒和挫折感的正常方式,如果不是闹脾气的次数越来越多,并随着年龄毫无改观的话,父母无须过分干涉,当孩子发脾气时,不要理睬他,与他保持一定距离,试着与他谈心,让他解释生气的原因。
  第四、 环境的变化。当进入一个陌生环境或环境发生改变时,婴儿可能会产生不适应感,出现情绪与行为问题。而且,2-3岁婴儿的秩序感很强,如果突然出现与其平时习惯不一致的情况,可能会使他们产生不安全感和焦虑,从而引起情绪的变化,导致情绪与行为问题。
  第五、探索因果关系。“如果我咬人了会有什么后果呢?”“我哭闹的话能不能得到那件心爱的玩具呢?”有时婴儿出现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原因就是这么的简单,只想看看自己的行为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或是试探一下成人的忍耐程度。他们用实践来探索这个世界的因果关系,从而逐渐认识世界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第六、寻求教师的关注。每个孩子都希望教师能更多地注意自己、关心自己,希望自己是最受教师关注和喜爱的孩子。但是由于教师要照顾到整个班的状况,不能时时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孩子身上。当他发现教师忽视了自己,或是自己有什么事情想告诉教师时,为了吸引教师的注意,有时采用哭、攻击他人、发脾气等方式。
  以上这些非常态行为显示幼儿有一定的心理问题。例如,如果一幼儿从来不与别人进行眼神交流,语言交流,只有一些重复性语言,自我中心语言,那么这个幼儿可能存在孤独症的倾向。因此,教师应该及时掌握有关情况,与家长沟通,以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五、二-三岁幼儿年龄特征及教育
  1、情绪不稳定,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缺乏安全感。
  幼儿初期还不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很容易受周围事物影响,常因为一点小事而哭闹,比如,进幼儿园,见一个孩子哭泣着向妈妈告别,马上会影响到别的孩子也哭泣。
  2、注意力时间短,兴趣容易引起,也容易失去。
  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认识活动的无意性占优势,他们容易被生动、形象、新颖、奇特的内容所吸引,注意力时间短,一般3-5分钟,家长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孩子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要求,然后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任务,以发展他们的有意注意。
  3、以自我为中心,交往能力差,喜欢独享、爱抢玩具。
  这一阶段幼儿自我中心明显,表现为:自私,总认为别人的东西好,想独占,爱抢玩具。再则,2-3岁才开始懂得与人分享东西,但不要指望他们发自内心的乐意,父母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小,不管不问,要充分认识交往在孩子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要让孩子懂得尊重人,学会友好地对待每一个人,不欺负人,要让孩子学会大方,有了好吃的、好玩的与同伴共享。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去处理。
  4、想象和现实混淆,不能区别真实和虚幻。
  这一阶段幼儿想象容易跟现实混淆,有时把想象当现实,把自己臆想的事物、渴望的事物当作真实的,并且以肯定的形式进行叙述。如:一个小孩听别的小孩说去北京了,他也很想去玩一玩。周一老师问他去哪玩了,他回答说,去北京了,北京真好玩。这正是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我们不能误认幼儿说谎,而应帮助幼儿从混淆中分清想象与现实。
  5、语言不完整,仍以简单句为主
  由于接触事物增多,滋生了许多好奇心,爱提出各种问题,如: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由于这个时期是幼儿口语发展的最佳期,家长要教会孩子说普通话,给孩子说正确的话,并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发音,也不要与孩子说儿语,如:吃糖糖、喝水水、睡觉觉等。要不断丰富孩子的词汇量,培养孩子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6、、喜欢模仿别人,模仿成人,他们是通过模仿来学习。
  这个年龄段,喜欢模仿,由于他们是非观念不清,好的行为模仿,坏的行为也照样吸收。所以,当父母的,必须在孩子面前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必须向孩子提供好的榜样和示范,你必须为孩子健康的成长和真善美的心灵负责。因为做父母是你的选择,你就必须为此做出牺牲。
  7、、有强烈的依恋情感,十分依恋父母。
  心理学研究表明:依恋是婴儿寻求在躯体上和心理上,与抚养人保持亲密联系的一种倾向,常表现为微笑、依偎、追随等。2-3岁是孩子依恋感最强的时期,也是孩子处于依恋关系明确期。在此阶段中,孩子对特殊人的偏爱变得更强烈。
  六、、目前中国父母六大矛盾家教
  有一位教育工作者说,“如今孩子们在成长中承受着许多矛盾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化。”看看我们身边的家长和孩子,这样的问题确实随处可见:家长们在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同时,自己却总在做一些“错事”……
  (一)“言教”与“身教”的矛盾
  在做人上,现在的孩子处在“言教”与“身教”的矛盾中。
  许多家长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车抢座;一边告诫孩子要好好听老师的话,一边却又背后对老师评头论足……诸如此类的矛盾行为,比比皆是。
  (二)“穷教”与“富教”的矛盾
  在生活上,今天的孩子处在“穷教”与“富教”的矛盾中。
  现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明显改善,使人们有能力为子女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再加上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使人们从情感上愿意为其奉献一切。但在另一方面,家长却又希望子女要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大讲艰苦朴素的大道理,这自然让孩子无所适从。
  (三)“溺爱”与“叛逆”的矛盾
  在亲子关系上,今天的孩子处在“溺爱”与“叛逆”的矛盾中。
  许多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可换来的结果是,子女不尊重父母,不理解父母,甚至走入极端,对父母举起了罪恶的屠刀。对此,家长应该认真检讨、反省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其实孩子的许多毛病都是我们自己教出来的。
  (四)“放纵”与“专横”的矛盾
  在教育方式上,现在的孩子处在“放纵”与“专横”的矛盾中。
  有的家长自以为是,总认为孩子很小,孩子身上的许多缺点都被看成了一种天真的表现,对其缺点错误听之任之,不加任何管束。而在另一方面,50%的家长都会凭借自己的家长“权威”,去过分干涉孩子的生活,在许多家长眼中,孩子永远都只是自己的附属品,他们不愿意或不善于让孩子取得和自己平等的地位,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权利和人格。
  (五)“重智”与“轻德”的矛盾
  在教育内容上,现在的孩子处在“重智”与“轻德”的矛盾中。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都对考试成绩特别关心,将目光一直盯在学生的考试分数上。只看重成绩,却很少甚至根本不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因为在他们看来,品德问题似乎没有什么问题,或者不需要像学习那样值得重视。
  (六)“发展”与“限制”的矛盾
  在个性发展上,现在的孩子处在“发展”与“限制”的矛盾中。
  家长渴望孩子成才,于是为子女制订了“宏伟”的发展计划,如果家长的这种选择,符合孩子的志趣,那当然是好事。可事实却是许多家长的“发展”计划违背孩子志愿,这种“发展”实际上是“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矛盾的家教绝非仅仅上述几种,还有许多。这种充满矛盾的家庭教育。让不明世事的小孩确实感到为难,他们无所适从。他们一面从学校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另一方面从家长身上仿效“说一套,做一套”的圆滑世故。因此,人们很形象地总结出“5-1=0”,即学校苦口婆心的5天教育,被家庭、社会的一天教育所抵消。
  问题还不仅如此,更可怕的是我们许多人还未真正认识到这种矛盾家教的严重后果。家庭教育作为教育双翼中的一翼,其作用不可忽视。矛盾的家教会影响孩子的学校教育效果,更会影响孩子的人格成长,影响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
  当然,这绝对不是家庭教育本身的问题,更需要全社会的重视,不过作为孩子的父母,家长朋友还是应该首先从自己做起。
  七、怎样做个好家长
  家长无不盼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人才。孩子 的成长有赖于父母亲的抚养与教育,家庭教育的质量取决于家长的素质,好家长才能培养出好孩子。如何才能做个好家长,教育好子女呢?
  第一、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增强教育子女的责任感
  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科学施教,促进孩子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的发展,注重提高整体素质,为培养祖国所需要的人才打下初步基础。 有些家长认为,家庭只管孩子的生活,教育是幼儿园的事。他们没有意识到:教育孩子首先是父母的责任。有些家长对孩子百般宠爱,放松了教育,这也是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还有极少数家长只管“抓钱”,根本不抓孩子的教育,完全放弃了家长应尽的天职。 1995年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等单位举办了“教子有方”十佳家长评选活动,这十位教子有方的家长所以能取得很出色的教子效果,共有特点之一便是对教育子女都有高度的责任感。例如,一们名叫卞丽训的母亲,她是青岛某工厂的一名女工。当她生下儿子后不久,得知孩子因视网膜先天发育异常将终生失明时,痛苦异常。她带着孩子到北京、上海,找名医会诊,当确知儿子的眼睛已无一线复明的希望时,一夜间,满头的黑发全部变白。面对这残酷而又无法逃避的现实,这位母亲下定决心,要把她的儿子今元辉教育好。卞丽训怀着作一个母亲的高度责任心说:“元辉虽然有残疾,但在心灵上他是健全的,我们必须注意对他品质的培养,不能让他作心灵上的瞎子。”在她的精心教育界下,儿子各方面发展都好,曾被评为“第三届百名中国好少年”、“中国好儿童”,并获得多种奖励。
  第二、了解孩子的特点, 学习科学育儿知识,提高家教水平
  1、了解孩子的特点
  有的家长看了不少有关科学育儿的书,但仍然教育不好孩子。学习科学育儿知识是必要的,但光有书本知识还不够,还需要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从一定意义上讲,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一本家长必读的书。作为家长,要教育好孩子,必须在掌握一定科学育儿知识的同时,读懂您的孩子这本书,即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与发展水平,了解孩子所思所想及他的兴趣与潜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教育,比如:有的孩子自信心强,有的孩子比较自卑,对这两类孩子,家长在教育上就要有所不同。对前者,家长应在保护孩子自信心的同时,注意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对后者,则要帮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势与潜力,注意为孩子创设获取成功的机会,并给予适当的鼓励,以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感。这样根据孩子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家长要细心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研究孩子,在此基础上科学施教才能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2、 学习科学育儿和知识,提高家教水平
  现在有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但由于缺乏家庭教育的正确观念,方法不当,以致在教育子女上效果不好,甚至造成了令人痛心的悲剧。有人说,家长不懂得儿童心理特点,不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原则、方法、犹如列照行医,其后果是一样的。这话颇有道理。
  家庭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科学,需要家长不断学习。为了教育子孩子,家长要学一点幼儿生理、心理及教育方面的知识,掌握科学育儿的原则与方法,不断提高家教水平。
  第三、创设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影响幼儿身心健康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家长要重视为孩子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这里主要是强调精神环境的创设:
  1 让孩子拥有一个温馨的家
  首先,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夫妻双方要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自然会感到温馨和幸福的。如果夫妻不和,家庭中经常吵吵闹闹,孩子的心理就会感到很不安全、压抑和焦虑。一位幼儿的母亲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家热线”写来一封信,信中谈到他原本天真可爱的孩子,现在快四岁了倒出现许多毛病:吮指、脾气暴躁,甚至说谎等。她不知是什么原因,也不知该如何教育。从信中还得知近年来她和丈夫不和,经常吵闹,由于她情绪不佳,对孩子教育界也缺乏耐心,每当发现孩子出现上述毛病时便打骂。显然,孩子出现这种毛病是心理不健康的反映,而产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正是由于缺少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和母亲不良的教养态度。
  其次,家长要设法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家庭中经常充满笑语和健康、美好的情趣,如利用假日开展家庭娱乐活动,利用双休日全家人到大自然中去游玩等等。孩子生活在充满欢乐和谐的家庭中,身心就能健康成长。
  2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和子女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孩子最早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亲子关系本身具有明显的教育性和巨大的影响力。良好的亲子应该是民主的、平等的、相互理解、充满亲情的关系,这也需要家长作出努力。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仅有爱心不够,还必须有一颗童心,即能从儿童的位置上去体察童心的需要,并能怀着一颗童心去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如:春天,父亲带孩子去放风筝;夏日夜晚,父亲给讲故事;秋天的假日里,父母带孩子到郊外去游玩,采野花,捉昆虫等;夜晚,母亲带着孩子在灯光下做手影游戏```等。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应该既是教育者又是孩子的朋友,与孩子间能做一到情感交融,使孩子乐于亲近并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一名成员,不仅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怀和爱,而且受到尊重。建立了这样的亲子关系,孩子就有了比较宽松良好的成长环境。一般来说,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孩子,情绪就会平和、愉快,有话愿意和父母说,会更懂道理,管教起来也更容易,也更有利于孩子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第四、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作孩子的榜样
  1、注意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人说:家庭教育中“不教而教”。这一说法不见得准确,但却有一定道理,即,家庭教育主要不是靠言教,而是靠身教。家庭教育的最大特点便是潜移默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知不觉地在影响着孩子。特别是幼年儿童,他们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化的特点,模仿性极强,模仿是他们学习做人的主要途径,而在家庭中,家长就成为他们模仿的主要目标。家长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待人处事的态度、道德观念等诸多方面都时刻在影响着孩子。所以,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要想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父母首先应是那样的人。诚实的家长定能培养出诚实的孩子;出口就说脏话的家长,不可能培养出文明的孩子;自私自利的家长培养不出大公无私的孩子。在一次家教咨询中,一位母亲向我诉说她五岁的女儿脾气暴躁,对她经常发脾气,在幼儿园常攻击其他小朋友。当我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状况时发现,得知孩子的父亲性格就很粗暴,常以打骂和其他体罚方式对待女儿。显然,孩子的不良性格是从她父亲那里习得的。一位教子有方的母亲很注意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质,她说:“为了培养孩子诚实,我在孩子面前从来是说话算数的。”这位母亲就是用身教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掌握科学育儿的一些重要原则与方法 教育好孩子,
  首先是正面教育。正面教育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思想和原则。有的家长平时很注意教育孩子,在教育上也没有少花精力,但效果不好,甚至出现“越管越糟”的现象。如其中一些家长,平时眼睛老盯着孩子的缺点,整天唠唠叨叨批评个没完,或者总爱当着孩子的面去数落孩子的缺点。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克服孩子的缺点,对于幼儿说来往往反会强化缺点。因为,对小年龄孩子说来,通常是以成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成人说他怎么样,他就认为自己是怎样的,而且这种数落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心,对幼儿发展很不利。孩子有了缺点家长应通过讲故事,讲道理等方式耐心教育并引导孩子学习别人的优点,当孩子在家长的教育下有了进步时,要多采用肯定、鼓励、表扬的正面教育方法促进孩子的行为朝着家长所期望的、良好的目标前进。一个经常得到家长正面教育的孩子,总会充满信心地、愉快地成长。
  其次,要严爱结合。每位家长都深爱自己的孩子,但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爱得过度,出现了娇纵、溺爱的现象,这就不得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了。在教育孩子上,家长应做到严爱结合。
  所谓严并不是指板起面孔严厉对待孩子,而是指在教育孩子时要坚持原则。但要做到严爱结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少家长道理上也知道应将爱与严格结合起来,但遇到问题,特别是当孩子一哭一闹时,就往往会动摇家长管教的决心,常常以感情代替理智,不能坚持原则。因此,要做到严爱结合,还需家长有坚强的教育意志。
  有一位优秀的家长以《藏起一半的爱》为题,写了一篇短文,说了她对亲子之爱的看法,其中有这样一段:
  我说对孩子要藏起一半的爱,不是说只给孩子一半的爱,不是说要减少对孩子的爱,而是说家长应理智地爱孩子,赋予爱以更广博、更深刻的内涵。我觉得,这才是家长对孩子真正的爱,真正的负责。” 这段话对广大家长可能有启示,只有严爱结合才能教育好孩子,才是对孩子真正的负责。
  再次,要保持教育的一致。这是家教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则。教育的一致性是指施教者对孩子在教育方向、要求上要取得一致,包括父母双方、祖辈父辈以及家庭和幼儿园,在教育上的一致性。教育取得一致就能促使孩子的行为向着同一个方向发展:如果施教者对孩子的教育不一致,势必互相干扰,使孩子是非不清、无所适从,甚至形成孩子两面性等不良后果。
  八、给2—3岁幼儿的家长提几点要求
  1,真正需要教育是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是家长自身教育的过程,家庭教育的水平高低,其源头在家长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庭教育环境背景,家长的早期教育的意识,认识为第一位。
  2,如果是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父母一定要提醒老人,无论多么小的孩子,要学会在与别人分享中获得快乐,这比什么都重要,千万不能让孩子养成吃“独食”的坏习惯。
  3,孩子2-3岁是性格形成时期,这时候的孩子很容易受大人影响,大人要坚持自己正确的主张。当孩子发脾气、犯错误时,先给孩子讲道理,如果还不听话,冷处理,不理他,等孩子安静了,再讲道理。如果孩子胡搅蛮缠、软磨硬泡,家长一定要坚持你的主张,不要妥协,也不要让你的孩子讨价还价,或者放弃刚才的主张,你要给孩子传达的信息是,你是父母,有些事情你说了算。
  4,每天半小时亲子阅读,是引导幼儿思维的最佳方式。读书,别以为这只是大人的事,对于3岁以前的幼儿来说,帮助他形成一种态度或观念,比教给他某种技能(比如识字、数数、)要重要的多。早期阅读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从书中得到快乐,这种快乐可以帮助他们形成对书有益的态度,养成一生的欣赏趣味,做一对时尚的父母,即使再忙,也要在一天某个时刻和孩子共同阅读。因为阅读对人的性格有关键性的影响。
  5,天下的父母没有人愿意自己的孩子受委屈,只是要教给孩子善恶、对错,教给他们如何处理和小朋友之间矛盾的方法。如:孩子挨打了,教给孩子方法;(1)面对面严肃地说,请不要碰我。(2)大声说:不许你打我。(3)用手用力地推开他。(4)找老师说明情况。一般孩子用以上方法,保护自己,几次下来,情况会有改变。千万不要教育孩子,他打你,你就打他。这样会养成孩子互相倾轧,睚眦必报,各不相让。
  6,2-3岁这个年龄段,正是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 给孩子树立规矩,一定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十分复杂艰难的规矩,非但不能够让他遵守,反而会让他糊涂。立规矩,要把道理讲清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摆出强权嘴脸——“你听我的!我说了算!”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你讲的道理也许他一时不能够完全领会,但是你平和的语气和尊重他的态度,却会让他信任你的判断,顺从你的要求。
  立下的规矩,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遵守,比如在家不许随地吐痰,在外边也不许。而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明天那个样子,在家一套,外边一套。这样只会让孩子糊涂,无所适从。 所有的规矩都不仅仅是立给孩子的,而是家长也要严格遵守,以身作则。比如,要让孩子规律进食,家长自己就要在饭桌上举止规范,不挑食,不浪费。要让孩子懂礼貌,家长自己就要对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孩子以及其他所有的孩子——使用文明用语
  目前,大多数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相处的时间变得有限,父母希望在有限的时光中尽量满足孩子,让他们成为美好的回忆,这种想法很正常,但结果往往是过分溺爱孩子,研究证实:那些生活在散漫家庭里,没有限制、约定、规矩约束的孩子,在青春期前后会变得更反叛、更傲慢。原因是没有制定规矩,孩子反而觉得不安全。
  7、不要把时间盯在孩子的缺点上,那样会适得其反,孩子的缺点是自尊做的,在缺点的对面一定有优点,想改变缺点时,要一分为二,要倒过来,找孩子的优点,肯定优点,赞赏孩子,让孩子喜欢你,然后,再反过来教育孩子接受你。
  8、家长不要把宝宝看得太脆弱,事实上宝宝并不脆弱,孩子有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一点冒险,以挖掘各种潜能。如果家长过于小心照顾,会消弱孩子的潜能,且无意剥夺了孩子模仿、学习、参与的机会。再则,孩子的事家长替代做,会让孩子严重缺乏自立能力。所以,孩子的事,让他自己做。家长的事让孩子做,家长在孩子的事情上,能懒就懒一点。
  9、错误的赞美让孩子自以为是,家长要平常心对待孩子的优点,赞美孩子要针对具体的德、行去夸,要学会用鼓励、激励代替空洞的赞美。
  10、教儿教女,先教自己。想让孩子怎样做,你就去怎样做。麻将可以打,但不能在孩子在家时打,酒可以喝,但不能经常喝得醉醺醺地回家。吵架可以吵,但要找个孩子不在的时候尽情吵。以孝治家,家必和谐。孩子不会自私、贪心,就一定不会学坏。
  11、孩子长时间看电视,可能使孩子失去主动思维,变得被动,不爱动脑筋,更不利于孩子将来抽象思维的发展。电视能引发抑制或兴奋状态,有一种控制精神的作用,被电视情节、画面所吸引的孩子,为了坚持看下去,所耗费的精力可想而知。电视会损伤孩子的视力。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5-6 06:11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