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 黛玉教诗对作文教学的启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27 09:14: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难的一块。每次写作文,学生的畏难情绪成了提高习作水平的拦路虎。细细寻思,学生不爱作文,与我们教师有莫大的关系。如何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呢?这是我们每位语文老师一直思考的问题。
有人说: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活教材,什么样的老师就教出什么样的学生。这种看法我在品味《红楼梦》后愈加坚定。
读到《红楼梦》第48回,当中有一段黛玉教香菱学诗的精彩描写,不仅展示了黛玉高超的诗歌才艺,她教香菱学诗的点滴更为今天为师的我们提供了一个释疑解惑、指点迷津的最佳范例。
黛玉的循循善诱、巧妙鼓励,给我们今天的作文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从黛玉教诗中,我得到如下的启示:
一、放低作文“身段”,从激趣入手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香菱拜林黛玉为师学作诗,黛玉没有先讲做诗的道理,而是叫她去揣摩王维、杜甫、李商隐等名家的几百首作品。香菱在黛玉的指点下进步神速,不到半年,诗就做得“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香菱作诗的神速进步,关键是黛玉给她以信心鼓励,激发了她的兴趣。这点非常重要,因为这打消了香菱的畏难念头,让香菱有信心去学诗,有兴趣去作诗。黛玉如是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接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作诗这样要求很高的写作被她这样一说,容易许多,更加激发了香菱学诗的兴趣。
反观我们的学生,对作文总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有时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但又不知用什么语言文字进行表达。这很大程度源于老师对作文提出诸多条条框框的要求,认为作文选材一定要与众不同,要运用华丽词藻……老师的这种高不可攀的指导要求,有时会活活把学生写作兴趣的苗头给扼杀了。
而且,目前的习作教学,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循规蹈矩的,教材里安排什么习作,老师就教什么习作。说实话,教材中的大多习作题材,不管在新意上,还是选材上,很难引起学生习作的兴趣。老师不知怎么教,学生也学得索然无味。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受到黛玉教诗的启发,我决定先降低作文的门槛,不是事先给出诸多条条框框的要求,而是以趣入手。上学期,我在班上组织了一次语文活动,事先却并没和学生打招呼。上课前,我准备了四个盒子,分别在盒子上写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一年级上册课,我就“故作神秘”(这是学生后来在作文中写到的)先让学生猜测我的意途,在学生兴致盎然的时候,我告诉他们活动的规则:把学生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组,再根据自己的“组名”写上相关的内容,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写完后再把自己写的内容放在相应的盒子里。做完这些,我请一些学生分别从四个盒子里抽出一张纸条,把抽到的纸条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组合成一个句子,读给全班同学听。那节课,是同学们最高兴、最兴奋的一节课,同学们捶桌跺地,笑声震耳欲聋。看学生串成一些这样的句子:“今天姚明在外太空打篮球”、“公元208年周星驰在厕所里游泳”、“1938年周杰伦在飞机上跳街舞”……学生课后写成一篇篇的有趣美文《快乐没商量》《快乐大本营》《原来语文可以这么有趣》《快乐无极限》……正是从这节课开始,学生对写事情要交待“四要素”认识更深刻,懂得只要平时留心周围的事与物就能有事有话可说可写,从而消除了作文的畏难情绪,激发了作文的兴趣。
尽管和黛玉激趣的方法各异,但是目的与结果却是一致的。爱因斯坦曾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才的摇篮。”成功的教学,始于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昂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自身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作的欢乐。”①可见,兴趣是可贵的原动力。
二、强调积累,以读促写
自古读写不分家。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香菱提到只喜欢陆游的诗时,黛玉指出,香菱应先细心揣摩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细心揣摩透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计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应、刘、谢、阮、瘐、鲍等人的一看”。由此算来,香菱起码要读上上千首诗后,才可以动笔写诗,这是多么丰富的阅读量啊!可见黛玉深知学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并“取法乎上”,着重推荐了三位唐朝最杰出的诗人的作品,有点有面,给香菱指出明确而又有梯度的向上之路,因此,香菱的细心揣摩才有了科学的凭借,在她的努力下达到熟悉的程度,才有了写的本钱。香菱写诗因此打下了丰厚的底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②这与黛玉的“要求”如出一辙。事实上,如果仅靠教材中有限的二十多篇文章,学生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于是我也尝试向学生推荐明确而又有梯度的阅读书目(针对高年级学生):首先阅读《城南旧事》《呼兰河传》……学习作者怎样选择典型的事例,抓住细节来写出对童年的眷恋;接着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绿山墙的安妮》……学习作者怎样通过具体的事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神态等,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再阅读《赋得永久的悔》学习怎样写出真情实感……这些内容,我都统一安排在阅读课里全班学生集中阅读(课前先布置学生买书,阅读课的时候把书带回来),这样方便指导学生阅读,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还会利用这节课的最后十分钟,让学生自己说喜欢的语段、读后有些什么体会……读完了这些书,我又安排学生去阅读《雾都孤儿》《三国演义》《红楼梦》……我会和学生一起交流读书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爱上了阅读,一个学生曾在自己的作文《遨游书海》中写道:“……清山不可无绿水,古木不可无藤萝,野花不可无蜂蝶,人不可无诗书。倘若我的生活中没有了诗书,那是多么的可怕,我的世界就会变得单调、乏味,就像鱼儿没有水一样……我在书海里遨游,沐浴着书香,让我的生活平添了绚丽的彩虹……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请大家也遨游书海,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书呆子’吧。”
黛玉能为香菱开出那么多“书单”,源于她自己深厚的诗歌素养。我觉得,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不仅要求学生博读,自己更应博读。只有丰厚的文学沉淀,扎实的语文功底,才有丰盈的语文课堂,才能做到出口成章,作文教学更是如此。而我自己的好读也深深地影响了学生,一个学生在《我印象中的梁老师》中写道:“……梁老师最值得我敬佩,每节语文课,老师讲得头头是道,而且不管什么时候,讲什么,随口就能说出一些成语呀,名言呀,我怀疑老师心里是不是装了本字典。老师棒极了,简直是天才!我们许多同学对老师佩服得不行……”当学生由衷地佩服你时,他怎么会不主动、不自觉地追随着你去读书写作呢?这正如香菱打心里羡慕黛玉到请教黛玉,最后到“茶饭无心,坐卧不宁”的痴迷程度一样。
朱德熙在《写作和写作教学》中写道:“写作教学从古到今都不行。怎么办?没有别的窍门,只有多读多写。写作和别的学科不同……所以,写文章还得多读多练……”③因此,我们应该提倡让孩子广泛地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想象能力都能得到更好的锻炼,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语感,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三、循循善诱,以鼓励为依托
香菱学诗的动机不过是心里羡慕,能否把这个动机转化成为巨大的动力,是教学成败的关键。黛玉一方面夸香菱是一个“极其聪明伶俐的人”,另一方面预言其“不用一年工夫,不愁是一个诗翁了”。也许正是在黛玉的鼓励下,香菱学诗才达到了“茶饭无心,坐卧不宁”的痴迷程度。当香菱拿出自己的第一首诗作,平时温柔敦厚的宝钗给予的评价是:“这个不好,不是这个做法。”但素日挑剔追求完美的黛玉看后却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辞不雅。……把这首丢开,再做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做。”两相对照,宝钗的评价如冷水淋头一般,黛玉的评价却会让香菱鼓起再做一首的勇气。众人责怪黛玉引得香菱做诗着了魔,黛玉却说“圣人说‘诲人不倦’,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一句话,不难看出黛玉对学生的耐心。香菱苦志学诗,夜间梦中得了第三首咏月之诗,终于得到了众人的肯定:“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试想,如果没有黛玉的鼓励和耐心,还会有香菱的如此妙诗吗?
记得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④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中高度重视激励的作用,将激励法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上学年我班上有一名叫敏仪的女孩,在大家的眼里,她就是个怪僻的人,极少与人交流,成绩也不理想。一天,我发现她做什么事都心不在焉的,我找她聊天,她不大开口,甚至没正眼看我一眼。我只好建议她,等到想说的时候再说,还可以写纸条告诉我。想不到第二天,敏仪把一篇长达四张纸的《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文章递到我的手里。从文中得知她家发生了意外──姐姐从家里楼梯摔下来,受重伤昏迷住院的情况。读完她的文章,我握住她的手,对她说:“敏仪,家里发生了这样的事,你心里一定很难过,老师知道。你看,你这文章写得多感人,你的心思多细腻。……”几天后,敏仪忽然跟我说:老师,我长大了想当作家!我当时很诧异,但仍鼓励她从现在起多读书,多练笔。从此,敏仪变了,常常在别的同学玩耍时,独自在座位写文章,时不时我就可以拜读她的大作。我会就她的文章,告诉她写作文应该注意如何遣词造句,同时以课本教材为例,指导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指导她如何构段构篇。到毕业前夕,短短一个学期,敏仪已写出了一本厚厚的本子!从她的作文,不难看到她写作能力的逐渐提高。如今敏仪已是升初二的学生了,但她爱写作的习惯一直没变。她每次回校看望我,都会带上她的作文和我一起品读。我问她为什么独独喜欢写作,她说,因为我曾说她写的《阳光总在风雨后》很感人,夸她心思细腻!
班上的一名男生梓豪,平时成绩大多是四十来分,作文只能写一百来字,每次写作,他都只有发呆的份。在一次写《我印象中的梁老师》时,他只写了五行。距离高年级写作要达到的400字左右的要求远远不及,但我发现他在片段中写道:“梁老师是个很亲切、很尽责的老师,常常耐心地教我做作业。”我把他的这个句子画下来,当面夸他是个很细心的男孩,鼓励他今后只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物,他一定能把作文写好。在后来的一段时间,我特别关注梓豪,见他能积累到一定素材后,我鼓励他把自己想说的话如实写下来,心里想什么就写什么。在批改梓豪的习作时,哪怕是只有一个通顺的句子,一个贴切的词语,我都要把它画出来,讲评时在班上大张旗鼓的表扬。往常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的梓豪,你很难相信他会跑来问我:老师,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具体,把作文写长呀?现在,梓豪能写出四百来字的作文了(尽管当中不乏错字病句),这或许是鼓励的魔力吧。
《新课标》更加强调激发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怎样,有无热情,信心如何,是能决定其学习效果的。可见,为师当如林黛玉,要善于从学生的习作中发现闪光点,并对这些闪光点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与鼓励,能有效地避免“作文难”的心理障碍。
教诗过程中的林黛玉,不但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高明的老师,她由浅及深的细细启发,循循善诱的鼓励,如此善教,学生香菱乐此不疲,怎能不成为一个诗人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以黛玉为师,让学生在习作路上“千树万树梨花开”。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5-6 04:06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