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招生择校] 教育部:2013年异地高考获国务院同意 将适时发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08:55: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7月5日,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为河南高校的校长书记作了一场报告。杜玉波在报告中说,最近,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要参加升学考试的意见国务院已同意,将适时发布。

关于体制改革

还没更好办法代替高考

“我国是教育大国,但还不是教育强国,也不是高等教育强国。”杜玉波说,提高教育质量,须从体制机制改革上找出路,高考改革是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在他看来,高考不是最好的制度,但是目前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他说,我国国情和其他国家不同,目前还没一个更好的办法来代替高考。

“我认为,高考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怎么考的问题。”杜玉波说,高考制度应坚持,高考改革势在必行,高考改革也任重道远。

“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这是高考改革的目标要求。”杜玉波介绍了高考改革思路,一是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推进分类考试,努力解决评价导向不够合理的问题,促进高考与素质教育的衔接。二是改革考试评价体系,推进综合评价,努力解决评价手段不够丰富的问题。三是改革招生录取模式,推进多元录取,努力解决评价方式不够科学的问题,建立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四是改革高考管理制度,推进“阳光工程”,努力解决评价过程不够公正的问题,切实维护考试公平公正。

关于异地升学

异地高考方案适时发布

现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但在流入地上完小学初中后,高中怎么上,大学怎么考?

这个问题,摆在了很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面前。

杜玉波说,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的问题教育部也很关注。最近,4部委即将出台一个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要参加升学考试的意见。

目前,我国有2.53亿农民进城务工,他们的子女也随迁进城或在流入地出生。据统计,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的有1260.97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的有936.74万人。

“这个问题很复杂,十几个省分省出题,且课本也不一样。”杜玉波说,最近,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要参加升学考试的意见国务院已同意,将适时发布。他透露,这个意见肯定会根据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城市资源承载能力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连续就学的年限来确定具体方案。

关于自主招生

农村考生录得少要重视

从2003年起,我国开始在高校试点自主招生。到2011年,通过自主招生录取考生8万名。

10年来,自主选拔录取试点改革确实选拔了一批拔尖创新型学生,但也有社会舆论集中反映学生负担过重,特别是联考可能成为小高考,考试方式比较单一等问题也表现出来了。

“给了学校自主权,可以搞面试,可现在又变成了一张卷子,用一个分数来衡量。”杜玉波说,高校自主招生应根据学校特色和自身专业要求,着重考查学生潜质、兴趣和学科特长。在他看来,高校应着力健全建立学生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成绩和高校自行测试成绩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等,可能这是个改革的方向。

今年,有些地方在做试点,比如高考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30%,面试占10%。不过,现在也是在摸索阶段。

另外,杜玉波认为自主招生高校应向农村地区倾斜,给农村考生更多上大学的机会。“目前,自主招生录取学生当中,农村考生偏少的问题值得重视,长而久之,会带来新的不公平。”杜玉波说,从今年起,国家实行的贫困地区定向招生的意义也在于此。

相关说法

我国高等教育存在4方面问题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认为,我国是教育大国,但还不是教育强国,也不是高等教育强国。

杜玉波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4个方面。

一是人才培养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差距;二是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要求有差距;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要求有差距;四是高等学校办学和自我管理能力与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有差距。

“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我认为是发展不够科学,要害是质量不高。”杜玉波说,高等教育应牢牢把握提高质量这一主题,坚持走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质量内涵发展是高等教育的重头戏。

大学办得好不好关键看学生质量

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看什么?杜玉波认为,不应看学校规模有多大,而要看“产品”质量怎么样。

提升教育质量,该怎么做?“要树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大学水平的最主要标准。”杜玉波说,有时理念比做法更重要。

每年,都会有机构发布大学排行榜,排行榜有的以科研成果为主要指标,有的以学校规模及其他数量的发展作为指标。杜玉波认为,教育的产品是学生,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应主要看它所培养的学生质量,也就是看这所大学的毕业生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要比毕业生质量。

杜玉波说,学校要以社会评价为导向来评价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以人才需要来调整专业设置,控制招生规模。据河南商报

关注焦点

异地高考如何避免“投机”?

放开程度和门槛高低是焦点

关于推行异地高考,一方面是备受折磨的非京籍家长看到一丝曙光,另一方面是一些本地户籍家长担心自己孩子的竞争会加剧。

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高校招生计划指标投放不均,全国各省(区、市)有高考分数“高地”“低地”之分。一些以北京、上海、天津为首的大城市,因为高等教育资源集中,历年来考生录取率较高。而一些人口较少、录取率较高的西部省份也严防“高考移民”。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担心异地高考政策一旦出台,会引发很多“投机者”奔赴“低地”,甚至引发新一轮“高考移民”。由此,异地高考放开多大程度,门槛多高成为最集中的两个焦点。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经透露,门槛设置应该考量下列因素:流动人口在输入地的居住时间长短、纳税情况以及随迁子女在输入地的教育完整性。他表示:“异地高考是有条件的,除了考虑城市承载能力外,还对家长和孩子有一定条件要求,家长要在当地有工作。涉及很多情况,比较复杂,有些城市可能难度稍微大一些,教育部也为此正在积极协调,鼓励各地尽快推进。”

山东省在全国率先突破高考户籍限制,明确从2014年起将允许非户籍考生在山东参加高考,具体规定是凡在山东省高中满三年的非户籍考生均可享受户籍考生待遇。山东率先突破高考户籍限制的政策可否借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教育部酝酿中的异地高考改革方案与山东出台的政策“思路上一致”。

据中国青年报

对外出务工农民工有何影响?

如能异地高考留守儿童将减少

如果务工人员子女可以参加异地高考,对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来说有什么影响?在主城打工的涪陵男子范天明昨日告诉记者,如果放开异地高考,今后就可以更方便带着孩子一起生活,而农村的留守儿童也会大大减少。他说,没有哪一个外出打工的父母不想带着自己的儿女一起出去。

43岁的范天明老家在涪陵,目前在渝北区某建筑工地打工。在女儿读高二那年,同村的人介绍范天明和妻子到广州当泥水匠,每月收入比现在至少要多2000元,夫妻俩动了心。但是,当范天明了解到带着女儿去广州,女儿将无法参加广州本地的高考,只能回重庆参加高考后,他和妻子也只好放弃了带女儿外出生活。

在建设厂工作的李成钢说,儿子刚出生8个月,就跟着夫妻俩一起外出四处打工。后来,当儿子在河南念完了小学、在河北念完初中后,李成钢才知道,因为户口问题,儿子高考时必须回重庆。

“回到重庆时儿子还挺不习惯。”李成钢表示,因为每个地方学的课本不一样,刚回重庆时儿子还有些跟不上高中的课程,成绩也一度下滑,甚至在高一下学期产生了不想读书的念头。虽然后来经过努力,儿子勉强考上了一所专科学校,但在李成钢看来,以儿子以往的成绩,考一所本科学校也是有可能的。

李成钢告诉记者,如果“异地高考”可以实现,像他这样带着孩子常年在外打工的人也就不用为了此事特地回家乡,孩子也不会因为各地教材的不同,而造成学习困难。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6-1 15:01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