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库] 必修3这样复习更高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9 17:55: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历史必修三主要讲述古今中外的思想文化和科技活动,这部分内容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因此,同学们要高度重视。
  关于必修三内容的复习,其基本思路为:抓主干、构网络、明方向、重分析。“抓主干”指把握每个专题需要重点识记、理解及运用的内容;“构网络”指将本专题内容进行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明方向”指明确考试方向,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课标、考纲要求,二是考点及考查角度预测;“重分析”指对重点内容进行全面分析,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下面以专题一为例,具体阐述其复习方略,希望对同学们的复习备考有一定的帮助。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抓主干
  1.先秦到汉代部分重点识记“四大学派、七大人物”,四大学派即儒、墨、道、法四家,七大人物分别是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理解百家争鸣产生的三大基础,即政治、经济、文化基础。
  2.汉代儒学的发展重点把握“一大背景、两大人物、一种思想”。一大背景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国家空前强盛;两大人物即影响当时政治、文化走向的汉武帝和董仲舒;一种思想即董仲舒的新儒学。理解汉代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思想的必然性及重大影响。
  3.关于宋明理学重点掌握“两种思想、五大人物”。两种思想分别是理学和心学,五大人物分别是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理解记忆理学与心学的核心思想及主要区别,认识宋明理学在儒家思想发展演变进程中的地位。
  4.关于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重点掌握“四大人物、四种思想”。四大人物即四大进步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四种思想即反对君主专制思想、经世致用思想、工商皆本思想、唯物主义思想。
  二、构网络
  纵向联系 本单元主要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兴起、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战国时期,经孟子、荀子的初步改造,体系更加完备。秦时,儒学遭受沉重打击。西汉时,董仲舒适应时代需要,把诸子百家中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并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改造后的儒学得到了汉武帝的全面肯定,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和治国思想。宋朝时期,儒学与佛、道思想相融合,形成新儒学体系——理学。陆九渊创立了“心学”,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理学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标志着儒学走向成熟。明朝后期,李贽对封建礼教进行猛烈抨击。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倡“经世致用”,使儒学再度活跃。尽管此时的理学和心学仍是官方哲学,但在儒学内部出现了具有反封建色彩的民主启蒙思想,这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它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仍属于传统儒学的范畴。
  横向联系 公元前5世纪左右,东西方分别出现了以孔子和苏格拉底为代表的伟大思想家,两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有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他们的相同之处是重视道德和知识、肯定人的价值、重视教育;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二者在教育内容及教育理念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如儒家思想整体上以研究社会为主题,规定了一系列社会环境下人们的行为规范,目的是适应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而苏格拉底等西方思想家则以人为主要研究对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为民主政治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
  三、明方向
  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的具体思想主张;识记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考纲要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考查角度分析:第一,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宋明理学等内容是命题的集中区域;第二,从考查方向看,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宋明理学中有关伦理道德的内容以及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中反封建专制的内容是命题的方向或切入点;第三,对本部分知识的考查,高考往往将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第四,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将同一时期东西方思想进行对比。
  四、重分析
  本专题中需要重点分析的问题有: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及意义;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的背景和影响;程朱理学的内容及影响;明清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的背景、主张、特点及其与西方启蒙思想的异同等。
  除了按上述思路对每一专题的内容进行复习外,还要适当进行练习,将复习与练习相结合。在练习时要精选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题、史学理论应用方面的题;在做题时,不能仅仅停留于获取答案,还要关注做题的过程:归纳答题方法、分析错因、总结规律和技巧。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6-11 03:14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