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4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一] 诗歌鉴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07:12: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change 于 2012-4-23 07:35 编辑
                                       江边柳
                                                雍裕之
                                嫋嫋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题目是“江边柳”,我们品味这首诗的时候就要时刻以江边垂柳为背景展开想象。没有想象,我们读到的就只有二十个字而已。
    前两句:“嫋嫋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嫋(niǎo):柔弱细长的样子。这里当然是形容江边的垂柳。前人多以“翠柳如烟”、“杨柳含烟”、“含烟惹雾”等来形容柳的轻盈和春的秾丽,这里直接用“一树烟”来称呼柳树,想象奇特,用词新颖。送别的地点是垂柳成行的古堤边,古堤就是年代久远的堤坝,不过有些事物本身就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象征意义,让人看到了就会产生人生的思考和对生命的认识。而诗人就善于把这类事物写进诗中,形成优美而有内涵的意境。古老的堤岸经历了百年的风吹雨打,阻挡了无数次洪流的侵袭,见证了无数的离别与重逢,看惯了一切兴衰成败、人生荣辱。站在古堤上,我们自然会产生沧桑之感,一种力量让我们看破人生的悲欢离合,然而,真正到了离别之时,我们又难以释怀。于是就有了最后两句。
    后两句:“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如果柳丝绵绵不断该多好啊,它一定可以帮我把情人的船系住,永不分离。
    这句的想象是很新颖的。诗人们在送别诗中写杨柳,一般都是从“折柳相赠”表示留念和祝福上着想,写得多了就形成了一种呆板的模式,正是朱光潜先生所说的“套板反映”。而雍裕之别出心裁,没有折柳相赠,而是希望柳条可以拴住情人的船,不让情人离开。而这种想象又是那么的合情合理,我们可以想象,江边的柳枝随风舞动,长一点的不断触碰着船只,那多么像情人的手在挽留即将远去了人啊。
    这里的“为”是个连词,也是如,若的意思,表示假设关系。
    “留取”,就是“留”的意思,“取”是语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古典诗歌中叠字的使用
   古典诗歌,运用叠字的很多。比如我们学过的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曹操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陶渊明的“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等等,这些叠字的使用有什么妙处呢?
简单地说,使用叠字带来的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形象性和音律美。当我们读到“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时候,我们可以感受到陶渊明那种享受自然的欣喜,我们似乎也看到了茂盛的树木和清澈的泉水。在朗读的过程中也可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节奏感。也正因为这一点,我们很多同学的名字都运用了叠字。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沙发
发表于 2012-4-23 07:48:57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6-5 07:53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