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招生择校] “抢生源”能抢来“世界一流大学”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27 09:31: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6月初高考结束后,随之而来的是各大高校的“生源抢夺大战”。一向“称兄道弟”的北大清华是这场争夺赛的对手。他们瞄准各省的超级中学和高考尖子,布下自主招生、预录取、宣讲等重重攻势,有时甚至不惜伤了“兄弟和气”。
  “重视生源”本无可厚非。天天说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无一不重视生源,但“重视生源”并不意味着要用“抢”。
  “抢生源”之所以在当下引起如此多的争议,首先和这个“抢”字有关,即学校的作风不从容,欠优雅,爱打擦边球,甚至为了自身利益不惜牺牲考生利益;这也和抢的标准有关,即分数标准在教育资源日益集中的情况下,无法对城乡学生“一视同仁”。而打破分数标准的“自主招生”,某种程度上更加剧了此种不公平。
  从做学生的体验来看,争议还和抢到生源后的学校作为有关。生源大战,高校“剑拔弩张”,可学生被领进门后,却常常让他们处在一种“自己摸索”状态。新生倚仗的是师兄师姐,和老师、长辈的深入接触相比高中突然少了。很多大学对待学生是拉你进门的时候一掷千金,揽到帐下后便热情骤减。难道大学是一个“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地方?
  不可否认,大学确实有很多资源,只要你是一个有心人,总能找到它们并为己所用。但在学生向内用力,反求诸己之时,大学是否可以为学生多做一点?在花了那么多资源抢到的学生身上,是否能再多投入一点,再多引导一步?
  从整体的制度上来说,和学生发展关系最紧密的是教学制度,包括学分制度、课时安排,这还涉及教学和科研的关系。目前,大学有些院系课程学分偏少。这样,为了完成相应的总学分,学生就需要多选课,这极有可能导致“作业从期中赶到期末,Deadline一波接着一波”的情况,学生精力分散于多门课程,很难与老师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除制度因素外,一些小细节的改善也能令学生受益匪浅。这学期,我误打误撞参加了一次社会学系大一学生的班会。会上,班主任与同学交流了暑假实践的问题,休息时,同学们向老师咨询了学术方向、选择的困惑等各方面的问题。“班会”这个我们并不陌生的形式,在此时就发挥了很好的“沟通桥梁”作用,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与老师交流的机会,对于缺乏归属感和惶惶不安的新生来说,是一种不错的引导方式。但“班会”在大学的普及率并不高,即使执行下来也流于空名。
  学生在“生源大战”中的备受宠爱和进校后相对“受冷落”的反差,体现了“抢生源”的不合理之处。“抢生源”所追求的似乎并不是生源本身,而是抢到了多少状元,是那些报道中的“大好形势”,是构建在“状元”和“尖子”效应之上的社会声望和地位。
  优秀大学不仅要吸纳优秀的人才,更要培养优秀的人才;好大学应该明白,好的教育并不仅仅在于教好的学生,还在于教出好学生。从这个角度说,最生动的“招生广告”是从这个校园走出的那群人,他们身上的风貌便是活着的大学。与其有失优雅地去“抢生源”,不如花更多力气,扎扎实实地完善生源入学后的引导和教育。毕竟,学子们真正的大学生活开始在9月,而不是7月。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6-15 11:11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