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标题:
我们一起学对联下
[打印本页]
作者:
白开水
时间:
2012-5-3 17:32
标题:
我们一起学对联下
第三,联脚(即上下联的最末一字)的平仄也是固定的。上联用仄声收,下联用平声收。这与律诗的情况也一样。如果上下联内又包含有几个分句,那就要注意分句句脚的平仄协调。如“十月”几句的格律为“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上联两个分句的句脚是“平、仄”,下联句脚为“仄、平”,正好相对。
以上有关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句法结构一致、平仄协调几方面,是对仗的一般规律。对于那些立意新、内容好的对联,即使在对仗上稍有小失,也不必求全责备。尤其是撰写长联的时候,由于文字较多,节奏与句法不免复杂,要求词性、结构、平仄严格相对.比较困难,因此更允许有些变通。出于对仗的需要.上下联同一位置上避用相同的字,是对联写作的常规。如湖南岳阳楼联:
洞庭天下水
岳阳天下楼
著两个“天下”,以突出洞庭湖之壮观和岳阳楼的雄奇,实际上已成为一种修辞现象,这种变通,未尝不可。
对仗是对联的生命,它既表现在形式上,同时也反映在内容上:上下两联语意必须相联而不重复。从上下联关系上对仗可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
正对,上下联在内容上是并列的,明代解缙有一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上下联互相补充,没有主次之分,妙在借助比喻讽刺了那些徒有虚名、不学无术的人。
正对忌合掌,也就是上下两联不能说的完全同义。
云泽清光满
洞庭月色深
云泽是洞庭湖的古名,清光就是月色,“满”与“深”都是月朗光足之意,因此上下联完全同义。
反对,上下联在内容上一正一反,对比鲜明。如: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上联正说,下联反说,把治学之道阐述得十分透彻。
又如钟馗庙联:
奇才人不识
怪貌鬼能钦
钟馗是传说中的一位貌丑心美的捉鬼之神,他对鬼凶而对人善,民间奉之以辟邪驱鬼。传说他活着的时候却怀才不遇,屡试不中,羞归故里,触阶而死。
上下联首二字互文,而以“人不识”与“鬼能钦”来对比映衬,抒发了无限的感慨,给人强烈的震撼。
串对,也称流水对,上下联在内容上或为连貫关系,或为假设关系,或是目的关系,等等。如果两联分别独立开来,意思就不完整,或不明白。如广州鼎湖半山亭联:
到此处才行一步
望诸君莫废半途
在内容上,下联是紧承上联而发的。给人以忠告,使人增添前进的勇气。
又如启功有联曰:
若能杯水如名淡
应信村茶比酒香
上联假设,下联推论,写得耐人寻味。
对仗决定了对联的匀称性,而勻称性也规定了对联的书写格式。对联直行书写,悬挂张贴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字数较长的对联如一行写不完时,可换行写下去,但上联是从右往左排,而下联从左往右排,以求对称平衡。换行后第一字也应与前一行排齐,不得高于或低于前一行。
作者:
xq8995209
时间:
2012-5-3 17:34
回复一下嘛
作者:
boomy
时间:
2012-5-3 17:34
祝越办越好~~~~~~~~~`
作者:
blueice
时间:
2012-5-4 17:09
支持~~顶顶~~~
作者:
zhaozhendi
时间:
2012-5-4 17:09
感觉好像在哪里看过了,汗~
欢迎光临 家长易论坛 (http://www.jzy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