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家长易论坛 返回首页

迪老师博客的个人空间 http://www.jzyi.net/?2024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谁来教育这样的老师?

已有 413 次阅读2012-9-28 18:42 | 教育, 老师

  9月25日,深圳有家长投诉称,龙华新区民治街道上芬小学有老师在表现不好的学生脸上盖章以示批评。涉事老师称,该校有一项争优创先的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当中,她个人考虑欠妥,将原本应该盖在本子上的印章用在学生脸上。该校副校长称,涉事老师刚刚来校参加工作,经验欠缺,动机良好但操作错误,他代表校方向孩子和家长致歉。(9月26日《南方都市报》)

  脸对于人的意义,不仅是一个展示给他人的身体部位,更是不能“丢”、不能“抹黑”、不能“羞辱”的脸面。所以,古代很多在脸上做文章的刑罚大都与羞辱有关,比如黥面、刖鼻、刺字等。这些刑罚对受刑者造成的痛苦主要不在身体上,而在精神上。今人玩游戏时,往输者脸上贴小纸条,实际上也是带有羞辱的意味,只是因为是游戏性的羞辱,也就带有了更多戏谑的色彩。

  所以,往专门的本子上盖章以示惩罚,和往脸上盖章以示惩罚,其意义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一种惩罚的方式,后者则是一种羞辱的方式。而当羞辱者是负有教书育人之责的教育工作者时,其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则尤为严重。

  这样一个老师,即使她不往学生的脸上盖章,也很难让人相信她会做到公平、公正,把奖励和惩罚的章盖得让学生心服口服,或者至少不会把小小的印章弄成她在学生中“作威作福”的工具。她欠缺的不是经验,而是素质。

  近几年,类似的通过羞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惩罚的事件屡屡见诸报端,涉事老师的一个引人关注的共同点在于,他(她)们大都是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老师。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些师范院校毕业的老师,在“学”上可能不存在什么问题,但若说到“身正”,恐怕就难让人放心了。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匠”,却不能称为“师”。

  一些缺乏人文素养的人进入教师的队伍,其结果就可能是又教出一批缺乏人文素养的学生,而当这些学生中的一些人成为老师后,又将有一批学生重复与他们一样的结果。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必须在某个环节截断这样一个循环,让人文精神进入更多人的头脑。而这也就意味着教育脱离技术性的、应试性的倾向,转向以人的素质的培养为主,也就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被教育者的改变,需要有教育者的改变在先,而目前的教育工作者,有相当比例的人就是应试教育的“产品”,或者说,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教育教育者,比教育被教育者,在目前来看,尤为迫切。

  谁来教育这样的老师?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6-6 13:43

Powered by 家长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