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家长易论坛 返回首页

烨老师教你写作文 http://www.jzyi.net/?1651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烨老师教你写作文

日志

写话题作文思路与素材十六(鼓励、欣赏、沟通、宽容)

已有 819 次阅读2012-7-16 16:10 |个人分类:作文| 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思路与素材十六(鼓励、欣赏、沟通、宽容)

  61、《鼓励》

  思路

  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鼓励。鼓励是一种对他人价值的肯定。鼓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动力。遇到困难要鼓励自己。别人失意的时候要多加鼓励。鼓励大胆的创意和梦想。批评的时候也别忘了鼓励。不要鼓励错误的行为。有时候善意的谎言也是鼓励。鼓励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对孩子鼓励胜过批评

  如果我们把机会、鼓励和奖励给予那些平凡而普通的员工,以使他们尽最大努力,他们的成就绝对是无可限量的。———罗伯特·沃尔顿

  世界上最容易摧毁一个人志向的,就是上司对他的批评。我从来不批评任何人,我只给人们以激励,我是急于赞美,而迟于指责。———夏布

  有时候,及时有力的鼓励是对你最好的帮助。———托马斯

  科学研究能破除迷信,因为它鼓励人们根据因果关系来思考和观察事物。———爱因斯坦

  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践行动。———爱因斯坦

  惟有对人慷慨大度,赞扬人家的优美,我们才能赢得朋友。———艾佛林·恩德希尔夫

  世上并没有用来鼓励工作努力的赏赐,所有的赏赐都只是被用来奖励工作成果的。

  ———成功激励格言

  鼓励和赞美使白痴变天才,批评谩骂使天才变白痴。———佚名

  在学习的海洋中,教师的鼓励似帆,信任如船,载着学生驶向成功的彼岸。———佚名

  大师的话

  (一句鼓励的话激起坚持下去的勇气)

  著名的钢琴家及作曲家帕岱莱夫斯基预订在美国某大音乐厅表演。那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夜晚———音乐厅里到处是黑色燕尾服、正式的晚礼服、上流社会的打扮。当晚的观众当中有一位母亲,带着一个烦躁不安的9岁孩子。

  到她转头跟朋友交谈时,他被刺眼灯光照耀着的舞台上那演奏用的大钢琴和前面的乌木座凳吸引,从母亲身旁溜走,他把颤抖的小手指放在黑白颜色的琴键上,开始弹奏名叫《筷子》的曲子。

  观众的交谈声忽然停止下来,数百双表示不悦的眼睛一起看过去。被激怒、困窘的观众开始叫嚷,要把小孩赶出去。

  在后台,钢琴大师听见台前的声音,他赶忙抓起外衣,跑到台前,一言不发地站到男孩身后,伸出双手,即兴地弹出配合《筷子》的一些和谐音符。二人同时弹奏时,大师在男孩耳边低声说:“继续弹,不要停止。继续弹……不要停止……不要停止。”

  我们也是如此。我们努力工作,其效果就如小孩在大演奏厅中弹奏《筷子》一般。就在我们快要放弃时,忽然大师出现,弯腰低声对我们说:“现在继续弹下去,不要停止。”继续……不要停止;不要停止,他为我们即兴演奏,在恰当的时候,奏出恰当的旋律。

  美丽心灵

  (鼓励需要无私的奉献和毅力)

  影片《美丽心灵》获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几乎包揽了2002年电影类的全球最高奖项,影片主人公原型纳什因此而成为热门的公众人物。约翰·纳什生于1928年,14岁开始展现他的数学天分。1950年7月13日,在他生日那一天,他获得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博士学位,他那篇仅仅27页的博士论文中有一个重要发现,这就是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的博弈理论。刚刚二十出头的他已经是博弈论大师,50年代末已是闻名世界的科学家了。然而,正当他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30岁的纳什得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长达30年的过程中他无法进行正常的研究工作。

  他的妻子艾利西亚———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毕业生,一位高尚坚强的女性,始终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包容和鼓励。她表现出钢铁一般的意志:挺过了丈夫被禁闭治疗、孤立无援的日子,走过了儿子同样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震惊与哀伤……漫长的半个世纪之后,她的耐心和毅力终于创下了了不起的奇迹:和她的儿子一样,纳什教授渐渐康复,重新开始研究工作,并在199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我要跳到月球上

  (鼓励每一个梦想)

  有位妈妈正在厨房里洗碗,她听到小孩在后院蹦蹦跳跳玩耍的声音,便对他喊道:“你在干吗?”孩子回答:“我要跳到月球上!”你猜妈妈怎么说?她没有给孩子泼冷水,骂他“小孩子不要胡说”或“赶快进来洗干净”之类的话,而是说:“好,不要忘记回来喔!”这个小孩后来成为第一位登陆月球的人,他就是阿姆斯特朗。

  苏布青与谷超豪

  (鼓励学生超过自己)

  数学大师苏步青有高尚的品德,他真诚的鼓励学生超过自己。他常对学生说:“一代胜过一代,科学才能发展,事业才有希望,你们要超过我,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他不仅口头上这样倡导,而且在实际行动上也切实帮助学生超过自己。他从多方面观察,发现学生谷超豪思想敏锐,学有余力,便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向他提出更高的要求,支持他在听自己课的同时,再去听陈建功先生的课,在参加自己主持的微分几何讨论班的同时,也参加函数讨论班,使他把两位先生的学问和长处都学到手。解放初,上级打算调谷超豪去某单位从事行政领导工作,苏步青认为这样用人不妥,说谷超豪有数学才能,应让他在数学方面发挥专长。后来,他认为谷超豪已经基本掌握了自己的学问,又推荐他到莫斯科大学学习。

  谷超豪回国后,在微分方程方面取得一系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又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合作,在规范场的数学结构研究中又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得到科学界的高度评价。

  松下幸之助的决策观

  (鼓励员工)

  日本松下电器总裁松下幸之助的领导风格以骂人出名,但是也以最会栽培人才而出名。

  有一次,松下幸之助对他公司的一位部门经理说:“我每天要做很多决定,并要批准他人的很多决定。实际上只有40%的决策是我真正认同的,余下的60%是我有所保留的,或者是我觉得过得去的。”经理觉得很惊讶,假使松下不同意的事,大可一口否决就行了。

  “你不可以对任何事都说不,对于那些你认为算是过得去的计划,你大可在实行过程中指导他们,使他们重新回到你所预期的轨迹。我想一个领导人有时应该接受他不喜欢的事,因为任何人都不喜欢被否定。”作为一名领导,你必须懂得加强人的信心,切不可动不动就打击你部属的积极性。应极力避免用“你不行、你不会、你不知道、也许”这些字眼,而要经常对你的下属说“你行、你一定会、你一定要、你会和你知道”。

  信心对人的成功极为重要,懂得加强部属信心的领导,既是在给你的部属打气,更是在帮助你自己获取成功。管理不是独裁,在从事企业管理之际,尊重人权,重视个体,友善的询问和关切的聆听相当重要。

  巴甫洛夫教育学生

  (批评的时候也别忘了鼓励)

  一天,一个学生哭丧着脸走到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跟前,汇报自己一次重要的动物实验失败了。巴甫洛夫说:“从你上次实验取得成功时那种神奇,我就知道你这次肯定要失败!”教授严肃地批评了这个沮丧的学生,同时还语重心长鼓励他:“你还年轻,别让骄傲占有了你。”教授还说:“当我第一篇科学论文发表时,与其说是高兴,倒不如说有点沉重,因为我想到:在科学的崎岖小路上,要想取得即使一点点的前进,也是不容易的。”

  尊重的力量

  (对犯错者要鼓励)

  有一次,美国空军的著名战斗机试飞员鲍伯·胡佛,完成飞行表演任务后飞回洛杉矶。途中,飞机突然发生严重故障,两个引擎同时失灵。他临危不惧,果断沉着地采取了措施,奇迹般地把飞机迫降在机场。他和安全人员检查飞机时发现,造成事故是因为用油不对,他驾驶的是螺旋桨飞机,用的却是喷气式飞机用油。

  负责加油的机械师吓得面如土色,见了胡佛便痛哭不已。因为他一时的疏忽可能造成飞机失事和三个人的死亡。胡佛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上前轻轻抱住这位内疚的机械师,真诚地对他说:“为了证明你干得好,我想请你明天帮我干飞机的维修工作。”这位机械师后来一直跟着胡佛,负责他的飞机维修。以后,胡佛的飞机维修从来没有发生任何差错。

  这就是胡佛的为人高明之处。对于大错误,其实不需别人指责,自己早已自责内疚了。如果此时尊重对方,理解他的心情,那么于对方来说,便是一种博爱和激励。

  这也会过去

  (失败和成功都需要鼓励)

  1954年,巴西的男女老少一致认为,巴西足球队定能荣获世界杯赛的冠军。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足球的魅力就在于难以预测。在半决赛时,巴西队意外地输给了法国队,结果没能将那个金灿灿的奖杯带回巴西。球员们比任何人都更明白,足球是巴西的国魂。他们懊悔至极,感到无脸去见家乡父老。他们知道,球迷们的辱骂、嘲笑和扔汽水瓶子是难以避免的。

  当飞机进入巴西领空之后,球员们更加心神不安,如坐针毡。可是当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的时候,映入他们眼帘的却是另一种景象:巴西总统和两万多名球迷默默地站在机场,人群中有两条横幅格外醒目:“失败了也要昂首挺胸!”“这也会过去!”球员们顿时泪流满面。总统和球迷都没有讲话,默默地目送球员们离开了机场。

  4年后,巴西足球队不负众望赢得了世界杯的冠军。回国时,巴西足球队的专机一进入国境,16架喷气式战斗机立即为之护航。当飞机降落在道加勒机场时,聚集在机场上欢迎者多达3万人。在从机场到首都广场的道路两旁,自动聚集起来的人群超过了100万。这是多么宏大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人群中也有两条横幅格外醒目:“胜利了更要勇往直前!”“这也会过去!”

  贝多芬的吻

  (将鼓励传递下去)

  1985年9月,匈牙利钢琴家安多尔·福尔德斯在联邦德国萨尔布吕肯市给一批年轻的钢琴家上课,他发现,如果他在某个学生的背上轻轻拍一下,那个学生就会表现得更为出色。他便在全班学生面前对他杰出的演奏予以赞扬,使他自己以及全班学生大为惊奇的是,他马上超越了自己的原有水平。

  安多尔这样做缘于自己的经历。16岁时,由于与音乐教师发生分歧,他处于某种危机之中。后来著名的钢琴家艾米尔·冯·萨尔———李斯特的最后一个活着的弟子———来到布达佩斯,要求安多尔为他演奏。李斯特专心地听他弹了巴赫的C大调“Toccata”,并要求听了更多的曲子。安多尔把自己的全副身心都投入弹奏贝多芬的“Pathetique”奏鸣曲以及舒曼的“papillon”之中。最后,冯·萨尔起身,在他的前额上吻了一下。“我的孩子”,他说,“在你这么大时,我成了李斯特的学生。在我的第一堂课后他在我前额上亲了一下,说:‘好好照料这一吻———它来自贝多芬。他在听了我演奏后给我的。’我已经等了多年准备传下这一神圣的遗产,而现在我感到你当受得起。”

  在安多尔的一生中没有别的什么可以比得上冯?萨尔的赞扬。贝多芬的吻神奇地把他从危机中解脱出来,帮助他成为今天这样的钢琴家。不久将轮到他把它传给最值得领受这份遗产的人。

  鲸鱼的高度

  (动物也需要鼓励)

  假如你看到体重达8600公斤的大鲸鱼跃过水面6.6米,并为你表演各种动作,我想你一定会发出惊叹,将这视为奇迹。而确实有这么一只创造奇迹的鲸鱼。

  这只鲸鱼的训练师向外界披露了训练的奥秘:在开始时,他们先把绳子放在水面下,使鲸鱼不得从绳子上方通过,鲸鱼每次经过绳子上方就会得到奖励,它会得到鱼吃,会有人拍拍它并和它玩,训练师以此对这只鲸鱼表示鼓励。当鲸鱼从绳子上方通过的次数逐渐多于从下方经过的次数时,训练师就会把绳子提高,只不过提高的速度必须很慢,不至于让鲸鱼因为过多的失败而沮丧。

  林则徐堂联述志

  (鼓励他人给自己提意见)

  禁烟运动中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在担任江苏廉防使时,曾在大堂上亲自书写一副堂联:“愿闻己过,求通民意。”他号召人们大胆揭发贪官污吏,鼓励别人向自己直陈意见。1838年,他升任两广总督后,又亲笔在府衙内题了一副堂联自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副对联历来为人传诵,赞不绝口。上联是说要像大海那样有肚量,能广泛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下联更是振聋发聩的箴言,砥砺自己杜绝私欲,做刚正不阿挺立世间的硬汉。

  达尔文的父亲

  (鼓励孩子的兴趣和想像力)

  从七岁开始,达尔文就很喜欢搜集风干的植物和死了的昆虫,还有硬币、图章、贝壳和化石等杂七杂八的东西。他还爱好在家里做化学实验,为此,他曾受过校长巴特勒博士的训斥。可是,老达尔文却支持孩子,他把花园里的一间小棚子交给他做化学实验。十岁那年,还帮助他到威尔士的海岸去度三周的假期,在那里观察和采集了许多海生植物的标本。

  达尔文爱幻想,一直宣称他收集的几块化石是价值连城的奇珍,有一天,他从泥巴地里挖出一枚硬币,对姐姐说:“瞧!一枚古罗马人铸造的硬币。”姐姐接过一看,发现只不过是枚很常见的硬币,她对弟弟的“说谎”很生气,到爸爸那儿告状。可是这位父亲却把儿子叫过来,当面夸奖道:“孩子,你的想像力真丰富!我怎么能责备你呢?”父亲对儿子赞赏的态度,引起大家的不满。人们认为,这样会毁了孩子,使他沾染上说谎的坏毛病。老达尔文说:“这说明这个孩子富有想像力,有一天他会把这种才能用在正事上的。”

  那些富有想像力的人,常常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充足的钻研动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我们鼓励孩子从小就敢于想像,就是鼓励孩子的这种欲望、动力和精神。相反,泯灭孩子的想像力,就是动摇了这种欲望、动力和精神的根基。

  乐妻劝夫

  (鼓励别人要讲究方法)

  东汉时候,河南郡有一个叫乐羊子的读书人,他的妻子是一个非常贤惠、勤奋的人。有一次,乐羊子在路上见到一块遗金,便捡起来拿回家乐滋滋地告诉了妻子。妻子却说:“我听说过,有志之士不喝盗泉之水(因为憎恶盗泉这个名字),方正之人不接受不敬的施舍,何况拾到别人的东西带回自己的家里,更是一种可耻的行为。”乐羊子听了,非常惭愧,便把那块金子送到了原处。

  后来,乐羊子要外出求学,妻子很支持。但是,他出去拜师求学还不到一年,就返回来了。妻子见了,惊讶地问他:“为什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乐羊子说:“我外出的日子长了,很想念你,没有别的什么事。”妻子听罢,拿起一把剪刀,快步走到织布机前,说:“你看,这布的原料是春蚕茧,由织布机和机梭一丝一丝地把它编织起来,日积月累才能织出成寸、成尺、成丈、成匹的绢布。如果现在一剪刀把它剪断了,就白费了许多时间,就会失去成功的机会。你在外求学也是这样,每天都应当学习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用以充实你的学问,培养美好的德行。如果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岂不是和剪刀剪断织布机上的丝线一样,要前功尽弃吗?!”乐羊子听后很受感动,又立即动身出外求学,一去七年没回家,终于修完了自己的学业。

  不要鼓励错误的事

  有个小孩在学校里偷了同学一块写字石板,拿回家交给母亲。母亲不但没批评,反而还夸他能干。第二次他偷回家一件大衣,交给母亲,母亲很满意,更加夸奖他。随着岁月的流逝,小孩长大成小伙子了,便开始去偷更大的东西。有一次,他被当场捉住,反绑着双手,被押送到刽子手那里。他母亲跟在后面,捶胸痛哭。这时,小偷说,他想和母亲贴耳说一句话。他母亲马上走了上去,儿子一下猛地用力咬住她的耳朵,并撕了下来。母亲骂他不孝,犯杀头之罪还不够,还要使母亲致残。儿子说道:“我初次偷石板交给你时,如果你能打我一顿,今天我何至于落到这种可悲的结局,被押去处死呢?”

  别忘了为别人喝彩

  有个班级获得了校运动会“道德风尚”奖,有人向校长提出疑惑: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并没有发现这个班的道德风尚比其他班级高在何处。校长笑着说:你忽略了一个细节———在大家都为自己班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欢呼雀跃的时候,惟有这个班的同学在为自己班喝彩的同时,也不忘为别人喝彩。

  鼓励心里的阳光

  有个男孩子一向淘气,作业总是写得乱糟糟,常打架骂人,还总是迟到、早退,甚至旷课。但女教师从不歧视他,因为她知道,男孩子没有妈妈,爸爸是个养鸡专业户。爸爸心急火燎地忙,他也就必须忙,这也正是他不能遵守纪律的原因。

  一天,女教师布置了一篇作文《我和祖国》,大家立刻拿起笔刷刷地写,惟独那个男孩子看着天花板,呆呆的。后来女教师批改到了一篇极奇怪的短文:祖国是母鸡,我愿意是一粒米。那个男孩写的。女教师心头热浪滚滚:即便是喂鸡喂得极烦躁的孩子,心里也有阳光!

  第二天,在作文讲评时,她格外提到了这篇短文:“从地图上看,我们的祖国像只雄鸡,但有个聪明的孩子却认为,祖国的形状更像一只母鸡,也正是这个深情的‘母’字,格外突出了他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的爱。‘祖国是母鸡,我愿意是一粒米。’听!这就叫无私的奉献,这就叫彻底的牺牲,这就叫深深的爱与浓浓的情!因此老师认定,在这次交上来的作文中,这个比喻最精彩,也最最迷人。”

  打这天起,那个淘气的男孩子就彻底变了,仿佛一下子就长大了!彬彬有礼,从不迟到早退,从不打架骂人,更不曾旷课,他特别努力,作业干干净净的,作业本上的字,清一色一笔一画的,整整齐齐的。那是他用他的心写的,他的心里从此长满了爱。

  肯定就是鼓励

  当教师的时候,我曾教过一名“差生”,他念了五年书,但一直坐在二年级的板凳上。这名“差生”很自卑,人却很勤快,每天都争着做好事,比如扫厕所,几乎一个人全包了。可同学们对此却熟视无睹,连老师也提不起表扬他的兴趣。

  为了改善课堂上的沉闷气氛,我常常提出点课本之外的知识考学生———“一根竹子和一根稻草,一重一轻放在水里,哪根先沉下?”这是一道脑筋急转弯题,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显然有些难度。学生们顿时像树上的小麻雀叽叽喳喳起来,有的说竹子先沉下,有的说稻草先沉下,更多的则瞪大了眼睛期待地望着我。坐在后排的“差生”突然站起来:“老师,我知道答案!”话音刚落,全班同学轰然大笑,“差生”脸红了。在我再三鼓励下,他才怯怯地答道:“稻草和竹子都不会沉。”当我大声宣布“答案完全正确”的那一刻,整个教室寂静无声,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差生”坐回了自己的座位,竟然趴在桌子上哭了。人的记忆就是这么奇怪,而今我已经离开教学岗位多年,过去这段岁月中留给我的最深印象,却是这个“差生”的嘤嘤哭声。

  母亲的谎言

  上小学的时候,我的语文特不好,尤其是作文简直就是一塌糊涂,经常挨老师的“批”,因此我对作文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和恐惧。有一次,老师看完我刚交上去的作文后对我说:“放学后让你妈妈来一趟。”我想这下完了,要是妈妈知道我作文这么差劲,非打死我不可。妈妈去见老师了,我胆战心惊地坐在家里等她,等着一场暴风雨的到来。没想到,母亲回来后却是满心欢喜:“老师今天表扬你了,说你作文大有进步。这不,老师还让我把你的作文本拿回家好好保存起来,说只要你继续努力,将来一定会成为作家的。”说着,母亲扬了扬手中的作文本,“让妈妈替你保存着,儿子,你真棒。”先前的担心一下子化为乌有,我顿时高兴起来。

  后来,我就真的不再害怕写作文了。我天天写,常常把写好的作文给母亲看一遍,她每次看过总忘不了说一声:“儿子,你今天又进步了!”再后来,我的作文成了全班最好的,全校最好的;再后来我成了一名校园作家,一边读书一边写作,目前已发表了几十篇文章。

  去年春节回家,我无意间发现了那本母亲当年替我保存下来的作文本。打开一看,我愣了,老师当时给我的评语:“一塌糊涂,重写!”母亲的谎言成就了我。

  以身作则的鼓励

  我和妻子到有名的风景区张家界旅游。平地的景点都游过了,那一天要攀登黄石寨,它在一座高山上。

  上山的路铺有石阶,并不难走。山脚排列着几十乘用藤椅绑成的轿子。轿夫们拥挤上来要我们乘轿。我们谢绝了,觉得那样会减少旅游的情趣。慢慢向上爬着,开始还悠悠闲闲,渐渐就感到吃力了。有几处相当险峭,攀爬十分费劲。在可以清楚地望到山顶的一个长长的陡坡前,我浑身酸软地坐在一块岩石上,感到休息是这样幸福。抬头望望,真怀疑自己还有没有力量爬上去。

  几位操着河南口音的妇女从下面爬上来了,气喘吁吁。她们在我身边歇住,仰头望着陡坡叫苦。其中有一位三十多岁的胖胖的妇女大声嚷着:“我的妈!还有这么高呀!真要命。”她注意到了我,笑着打听我的年龄。得到答复后,她怔了一下。回头大声对同伴说:“连这位老先生都敢上去,我们要打退堂鼓就真该跳崖了!走!”她转过身大步走向陡坡,同伴们跟着她。

  我微笑着看她。暗地高兴能以身作则给人一点激励。

  我立即站了起来,和妻子一起也向陡坡走了过去———她的赞许也给予了我以激励。

  无需别人的赞许

  每一个人都应该鼓励别人,也应该得到鼓励,但是鼓励和赞美不同。我们希望得到失意时候的鼓励,却不需要得意时候的赞许。

  需要得到赞许无异于说:“你对我的看法比我对自己的看法更为重要。”你可能花费了大量时光赢得他人的赞许,或因得不到赞许而忧心忡忡。如果寻求赞许已经成为你生活的一种需要,那就是进入了误区。如果你希望得到赞许,那仅仅是乐于得到他人的认可,但如果你需要赞许,那么你在未能如愿以偿时便会十分沮丧,这正是自我挫败因素之所在。一旦寻求赞许成为一种需要,做到实事求是几乎就不可能了,没有人会与你坦诚相待。同样,你也会刻意迎合他人的观点与喜好,因此放弃自己的价值。

  人在生活中必然会遇到大量反对意见,不要期望别人都用赞许来肯定你,来鼓励你。我们需要失意时候的鼓励,但不需要太多的赞许。同样对待别人也是如此,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他们勇气,在他们成功的时候不要给予过多的鲜花和掌声。

  鼓励的最高境界

  我喜欢这句话:能够煽动别人为自己卖命的人堪称领导天才。英国海军名将威尔逊就是这样的一个典范,他常常激励部属完成伟大的功业。这种不凡的品质在他小的时候就显露出来了。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年冬天英国遇到了一场暴风雪,他弟弟望着屋外的大雪,心生畏惧,裹足不前,想旷课一天。威尔逊知道后,声情并茂,向弟弟晓以大义,男儿不可因一点小小困难就退缩,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弟弟听了非常感动,打开家门冒着狂风暴雪去学校———帮哥哥请病假。

  威尔逊简直是个天才,他竟然能够煽动别人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这里用“煽动”当然是个贬义词,因为威尔逊鼓励他弟弟去做的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他后来把这种“煽动”能力用在工作上,就是真正的天才所为了,这个时候就不能用“煽动”,而应该用“鼓励”和“激励”了。我们老说鼓励自己迎接挑战,或者鼓励别人面对困难,这是良好的品德,是出于友谊和良心。但我们什么时候能鼓励别人面对巨大的困难,并作出伟大的贡献,就说明我们已经能够管理,能够领导了。

  62、《欣赏》

  思路

  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别人可以给人鼓励。欣赏自己可以增添自信。欣赏大自然能愉悦心灵。欣赏艺术可以增添情趣。学会欣赏生活、享受生活。一味的赞美和夸奖不是欣赏。

  名言

  一个老板能犯的最糟糕的错误就是不会夸奖。———约翰·阿什克罗夫特

  如果我们拥有勇气和平静的思想,我们即便坐在自己的棺木上犹能欣赏风景,在饥寒交迫时犹能歌唱。———史考特

  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

  ———培根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罗丹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美来。———罗丹

  美!这是用心灵的眼睛才能看到的东西。———儒贝尔

  只有天赋很好的人能够认识并热心追求美的事物———德谟克利特

  野花香艳无人识,孤芳自赏枉多情。———葛雷

  在油画的后面,跳动着画家的脉搏,在塑像之中,呼吸着雕刻家的灵魂。———里尔夫

  打动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真诚的欣赏和善意的赞许。———格言

  经典素材

  把名字写好也是优点

  (欣赏一个小小的优点)

  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助自己找一份谋生的差事。“数学精通吗?”父亲的朋友问他。青年羞涩地摇头。“历史、地理怎么样?”青年还是不好意思地摇头。“那法律呢?”青年窘迫地垂下头。“会计怎么样?”父亲的朋友接连地发问,青年都只能摇头告诉对方———自己似乎一无所长,连丝毫的优点也找不出来。“那你先把自己的住址写下来吧,我总得帮你找一份事做呀。”青年羞愧地写下了自己的住址,急忙转身要走,却被父亲的朋友一把拉住了:“年轻人,你的名字写得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你不该只满足找一份糊口的工作。”把名字写好也算一个优点?青年在对方眼里看到了肯定的答案。数年后,青年果然写出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法国18世纪著名作家大仲马。

  屠格涅夫与托尔斯泰

  (欣赏成就大师)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猎时,无意间在松林中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两岁丧母,七岁丧父,是由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为了走出生命途中的泥泞,作者刚跨出校门便去高加索部队当兵。屠格涅夫更是倾注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几经周折,找到了他的姑母,表达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很大的轰动,连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都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欣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并无当作家的妄念。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一句话感化一个小偷

  (欣赏能让人改过自新)

  我国台湾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文章的最后,情不自禁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无心写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改变人生的一句话

  (一句赞美能改变一生)

  卡耐基小时候是一个公认的非常淘气的坏男孩。

  在他9岁的时候,他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当时他们是居住在维吉尼的贫苦人家,而继母则来自较好的家庭。他父亲一边向她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郡最坏的男孩,他可让我头痛死了,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别的什么坏事,总之让你防不胜防。”

  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看着他,接着又说:“你错了,他不是全郡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但还没有找到发泄热忱地方的孩子。”

  继母说得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滚下来。就是凭着她这一句话,他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也就是这一句话,而成为激励他的一种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因为在继母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过他聪明,他的父亲和邻居认定他就是坏男孩,但继母就只说了一句话,便改变了他的一生。

  卡耐基14岁时,继母给他买了一部二手打字机,并且对他说,她相信他会成为一名作家,他接受了她的想法,并开始向当地的一家报纸投稿。他了解继母的热忱如何改善他们的家庭。来自继母的这股力量,激发了他的想像力,激励了他的创造力,帮助他和无穷智慧发生联系,使他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爱默生与惠特曼

  (赏识是最好的鼓励)

  1855年,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年)的诗集《草叶集》闯进美国文坛时,情景是很悲凉的。出版了一个星期,一本也没有卖掉;第二年增订了第2版,也仅仅卖出11本。最使他痛苦的是连母亲和弟弟都不接受它,弟弟看了几页就丢了,母亲则斥之为“泥巴”。英美资产阶级评论家们,有的把它投入火炉,有的发出谩骂:“惠特曼最不懂艺术,就像猪猡不懂得数学一样。”惠特曼后来回忆说:“这本书所到之处,引起了暴风雨般的愤怒和斥责。” 初版《草叶集》只受到一个人的赏识,那就是惠特曼一向尊敬的美国散文作家爱默生(1803~1882年)。爱默生在给惠特曼的信中说:“你处在伟大的经历的开端,我祝福你。”

  这部诗集的第一版,由惠特曼自己排版,自己印刷,自己发行,共94页,收了他多年来写作的12首诗。这位只读过小学,13岁就开始艰难谋生的诗人,出版这部诗集时已是须发斑白,但年龄不过36岁,是一个印刷厂的临时工。诗集表现了充分的民主思想,并首创了自由诗的新形式。此后,他用毕生精力来维护和充实《草叶集》,先后出过九种不同的版本,“临终版”里,诗歌总量达396首。

  母亲的亲吻使我成了画家

  (欣赏孩子的行为)

  一天,一个小男孩在家里照顾他的妹妹莎莉,他无意中发现了几瓶彩色墨水,母亲不在家,那些瓶子对他是一种极大的诱惑,小男孩忍不住打开瓶子,开始在地板上画起了妹妹的肖像。不可避免地,他把室内各处都洒上了墨水污渍,家里变得脏乱不堪。

  当他母亲回来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但她同时也看到了地板上的那张画像———准确地说是一片乱七八糟的墨迹。她对色彩凌乱的墨水污渍视而不见,却惊喜地说道:“啊,那是莎莉!”然后她弯下腰来亲吻了她的儿子。这个男孩就是本杰明·威斯特,后来成了一个著名的画家,他常常骄傲地对人说:“是母亲的亲吻使我成了画家。”

  对于一个未成年却充满想像力的孩子,我们永远都不可能预测他将通过何种方式、何种途径去实现未来的人生价值,获取属于他的成功。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鼓励和欣赏!

  名人与音乐

  (欣赏音乐陶冶情操)

  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孔子就有很高的音乐修养,史书记载他听音乐后,如痴如醉,并把音乐作为对弟子的教育内容之一,还把“乐”与“礼”并提,强调“以乐治天下”。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在还不懂得歌词意思的幼年时代,就会唱许多优美动人的歌曲了。他说:“我听了音乐之后,工作总是顺利得很。”俄罗斯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也非常喜欢音乐。他在紧张地写《安娜?卡列尼娜》时,尽管创作很艰苦,每天都非常疲劳,但他每天都离不开钢琴。革命导师列宁也是一个音乐爱好者,他从小就接触俄罗斯民歌,并跟着母亲学会了许多优美的歌曲和歌剧选曲。有一次,他听了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后,激动地说:“这简直是支神曲。”他还说:“听音乐当然使人惬意,但它对我太强烈了,使我的激情难以平静,甚至无法继续工作。”

  音乐的最主要的作用,是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苏格拉底说:“节奏与乐调有强烈的力量,浸润心灵,美化情感。”一次,德国音乐家梅耶贝和妻子发生了争吵。他就弹奏琴曲。清丽、美妙的音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倾吐着缠绵的情话,像叙说着温柔的歉语。他的妻子坐在一边,听着,听着,心中的怨气和怒气好像被清清的溪水冲洗着,卷走了。

  梅兰芳与乌兰诺娃

  (欣赏艺术之美)

  20世纪50年代,梅兰芳结交了一位苏联艺术大师,那就是著名芭蕾舞蹈家、苏联人民演员乌兰诺娃。1952年,梅兰芳观看了她演出的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一次领略了“芭蕾皇后”的丰采。那年乌兰诺娃已24岁,然而出现在舞台上仍是一个圣洁美丽、充满诗意的纯情少女。

  1959年国庆前夕,苏联舞蹈家们在北京首都剧场举行了开幕演出,梅兰芳怀着浓厚兴趣坐在台下观看。第一个节目是根据肖邦的名曲《仙女们》改编的芭蕾舞剧,乌兰诺娃担任主角。第二个节目是乌兰诺娃的著名作品:根据圣?桑的名曲改编的独舞《天鹅之死》。梅兰芳感到,“芭蕾皇后”的表演充满了思想和感情,没有一手一式是虚设的。乌兰诺娃说:“一个一个字母本来是没有什么含义的,但拼在一起就可以有说不尽的语言。芭蕾舞的一手一式舞姿,拼起来也可以表达千千万万的内容。”梅兰芳认为这话道破了舞蹈的真谛。另外,他还欣喜地发现,她的艺术日臻成熟,丰富、精练而深刻,确实已达炉火纯青的程度。梅兰芳特意为苏联《文学报》撰文,热情称赞她的精湛技艺。

  梅兰芳家的客厅里,挂着那幅乌兰诺娃在《天鹅湖》中,被王子托在掌上的剧照。在梅兰芳眼中,她轻如飞燕,稳如磐石,而最引人入胜的,还是那双充满幻想的美丽的眼睛……

  意林故事

  欣赏这些蒲公英

  欧洲有一富商,家中有一大片引以自豪的草地,绿油油、细茸茸的草坪,赏心悦目,只可惜有许多粗壮的蒲公英杂生其中。他用尽各种除草方法,还是无法斩草除根。

  最后他只好写信给园艺所求助,他在信上列举所用过的各种方法,最后问道:“现在我还有什么办法吗?”

  园艺所回信道:“我们建议您学着去欣赏这些蒲公英。”

  不教而教的启示

  一个女孩初学小提琴,琴声如同锯木头,父母不愿听。孩子一气之下跑到幽静的树林中学练。突然,她听到一位老妇人的赞许,老人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感觉你拉得不错!”小女孩受到鼓励,于是每天都到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鼓励说:“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家长惊异地发现了女儿优美的琴声,忙问是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女孩才知道,林中的老人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且她的耳朵从未聋过。

  懂得欣赏,而不是拥有

  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富人像平时一样,睡过温暖的一夜,吃过丰盛的早餐,独自到广大的花园散步。正如同所有的富人早上到花园散步,也如同所有的富人都需要有广大的花园,那是一种身份与财富的象征。有广大花园的富人从不自己种花,他们只是享用园丁辛苦种花的成果,赏花,也就成了生活的例行公事。

  富人看着花园里百花盛放,正欢喜自己有这样的花园,突然,传来了敲门的声音。富人把花园的门打开,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门外的寒风中冻得发抖。乞丐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富人请乞丐在花园门口稍稍等候,他转身去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当富人布施给乞丐的时候,乞丐突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接过那碗热腾腾的饭菜,道谢离去。

  听到乞丐的话,富人呆立当地,他非常震惊地想着:乞丐也会赏梅花吗?使他更震惊的是,他想到:“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自己天天在花园赏花,为什么从来没有闻过梅花的芳香呢!”于是,他小心翼翼的,以一种无比庄严和温柔的心情走近梅树,站在梅树下整个人都空灵了。他终于闻到梅花那幽微、含蓄、清澈、澄明的芬芳,为自己第一次闻到梅花的香气,他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赏画也赏人生

  中国画家为什么喜欢画竹子?你看,这幅墨竹盖了一块压角章:“喜其直而有节”,这就是答案。还有别的理由吗?有,竹子的中心是空的,代表虚心,“竹本心虚是我师”。白居易说过,竹有三大美德:身直,心空,节贞。———不但有节,而且“节”非常坚固。

  你们为什么又喜欢梅花呢?梅花的枝干完全不合“直而有节”的原则,而且也不“虚心”。啊,这是因为梅在冰雪中开花,送来春的消息,“数点梅花天地心”。还有,梅花香气很淡,是“暗香”,仿佛不求人知,可是谁闻到了那香气永远都忘不了。这些特征代表中国人理想的人格。你们不用看竹的标准看梅?当然不。也不用看梅的标准看竹?当然也不。要是那样,竹和梅都一无是处了,是不是?我们不会故意把世界弄得那样丑陋。我们就梅发掘梅的优点,就竹发掘竹的优点。

  来看这幅画:为什么这样苍白?啊,这位画家我认识,他说人生是苍白的,所以他要把苍白展现出来。那么,旁边另一幅画为什么色彩缤纷而强烈?那是因为后来这位画家想法变了,他说人生是多彩的,所以他的画要特别注重设色。哈哈!真有意思,你们画家真懂得人生,或者我该说,中国人真懂得人生!

  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她流泪了。但她只对儿子说:“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这次数学考试,全班50名同学,你儿子排第47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但她却对儿子说:“老师说了,你并不笨,只要细心些,就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他排在21名。”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第二天上学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等着老师点差生的名字,出乎意料,儿子的名字第一次没有出现。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考结束了,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因为在报考时,她对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清华大学的。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绿洲里的老先生

  一个青年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 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者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正所谓:人是正确的,他的世界就是正确的。

  旅途处处有美景

  苏格拉底和拉克苏相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游览一座大山。据说,那里风景如画,人们到了那里,会产生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许多年以后,两人相遇了。他们都发现,那座山太遥远太遥远,他们就是走一辈子,也不可能到达那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拉克苏颓丧地说:“我用尽精力奔跑过来,结果什么都不能看到,真太叫人伤心了。”苏格拉底掸了掸长袍上的灰尘说:“这一路有许许多多美妙的风景,难道你都没有注意到?”拉克苏一脸的尴尬神色:“我只顾朝着遥远的目标奔跑,哪有心思欣赏沿途的风景啊!”“那就太遗憾了。”苏格拉底说,“当我们追求一个遥远的目标时,切莫忘记,旅途处处有美景!”

  快乐的猫头鹰

  有一只聪明而冷静的猫头鹰,每天听着树下的小鸡争吵、抢食的喧闹。它总是静静地旁观,认真地工作,快乐地生活着。小鸡的吵闹不曾影响它的生活方式,也不曾使它介入争吵的漩涡里。有一天,小鸡终于忍不住,问它为何总是那么快乐?聪明的猫头鹰说:“看看春天的新绿,欣赏夏天的花红,享受秋天的收获,接受冬天的深沉,我太忙了,没时间去吵。”

  应用与创新

  欣赏执著,但不欣赏固执

  一直不喜欢西西弗斯和精卫填海的故事,我认为用这两个故事来教育人们坚持和执著是错误的。因为我欣赏执著,但不欣赏固执。西西弗斯的石头永远推不完,精卫的石头也永远衔不完。既然是永远都不可能的事,那又何必浪费时间和生命去做呢?也有人说这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英雄精神,但我相信孔老夫子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肯定是心中有希望的,他相信执著的去做终会有结果的。所以说有希望的是执著,没有希望的是盲目的固执,我不喜欢这种盲目的固执。

  因此对于西西弗斯的故事,我喜欢另外一种幽默的说法。有人问西西弗斯,你每天推上去,又掉下来,你不觉得傻吗?西西弗斯回答说:“推上去是我的事,是我的工作,掉下来是他们的事,和我无关。只要他们付我工钱了,我又何乐不为?再说了,它每天都掉下来才好呢,这样我明天就又有工作了,永远不会失业,多好啊!”这里的西西弗斯就不是盲目的固执,而是执著了,因为他有希望,明天的工作就是他的希望。

  欣赏敌人

  刘墉曾经说过一句非常臭的话:“对于敌人,我们没得商量,只能一拳将其揍死,不给分毫的机会。”说它臭不是说刘墉有暴力倾向,而是他不懂得欣赏自己的对手,不懂得欣赏敌人。他肯定没有听过培根的这句话:“没有爱人是寂寞的,没有仇人也是寂寞的。”爱人、仇人虽是两种相反的人物,其实都属于广义的“知己”。英雄好汉,或不打不相识,或不相识不打。一世瑜亮,对立到底,但惺惺相惜,余子不在眼内。爱人带给你期望,仇人带给你威胁,两者都产生紧张,驱逐苛安自满。有一篇《高素质人才彼此欣赏》,讲述了“我”的求职经历。一家广告公司选拔人才,在最后一轮考试中,他们让入选的十位应聘者互相评审,一人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余9人在下边评分。“我”怀着复杂的心情给了三个对手以高分和好评,因为我没理由可以贬低别人。结局有点意外,“我”入选了,那三个中只有一个入选。专家组这么解释的:最后10位考生,都是专家组眼中的佼佼者;而你们之间的互相评审,更能证明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庸才看不见别人的才华,情有可原;人才看不见人才,就很狭隘了!用这句话回复刘墉很是恰当,能和你成为敌人的,肯定是和你素质相当的,欣赏自己的同时也应该欣赏一下对手。毕竟,世界上了解自己的除了朋友,就是对手了。

  63、《沟通》

  思路

  沟通的形式多种多样。沟通,能分享快乐,化解隔阂。沟通需要技巧。巧妙的沟通能够化解矛盾。科技的发展使得沟通的方式和手段多样化。沟通会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沟通才能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亲友之间需要情感的沟通。良好的沟通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沟通需要真诚和耐心。没有沟通就不会达到和谐。

  名言

  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以术驭人者,人亦以术而待。———程颐

  对人的了解是通过心,而不是通过眼睛或智力。 ———马克·吐温

  所谓的耳聪,也就是倾听的意思。———爱默生

  辩才是一种将真理转化为语言的能力,而所使用的语言又能让聆听者完全理解。

  ———爱默生

  有效的沟通取决于沟通者对议题的充分掌握,而非措辞的甜美。———葛洛夫

  具有高度沟通技巧的主管,他也有可能擅长“欺上瞒下”,将真正的问题遮掩得天衣无缝。———阿奇瑞斯

  当我面对一群人,或是大众传播媒体谈话时,我总是假想自己是和“一个人”进行推心置腹的谈话。———巴伯

  管理者的最基本功能是发展与维系一个畅通的沟通管道。———巴纳德

  协调永不嫌多。———克斯

  今日的沟通与昔日沟通的最大差异:由于科技的介入,“沟通”已超越时间、空间,甚至于权力与阶级的围墙。———吉佛德

  企业里的员工在经过三年的体验与洗礼之后,才能胜任回答外界电话查询的工作,因为一通电话很可能造成许多事情的影响。———希思

  不论在任何时候,尽可能将讯息直接送给接受者,勿经过第三者的传送。———克派崔克

  我们总是将焦点集中在内部沟通,而忘了对外与顾客的沟通。———麦克法霖

  一个组织若是要以计算机作为沟通工具,必须先破除行之有年、固若金汤的官僚体系。———埃布尔亚特

  沟通,沟通,再沟通。———杰克·韦尔奇

  语言是人们沟通的桥梁,它能化解一切误会,让人们更亲近。———雨果

  巧妙的语言拉近人的距离;鼓励的语言让自己和他人都更有自信;关爱的语言则使人间充满阳光。———卡耐基

  以文常会友,惟德自成邻。———祖咏

  经典素材

  小罗斯福与母亲的故事

  (母子沟通享受天伦之乐)

  美国第32届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四届的总统。他出身于富豪家庭,然而,罗斯福的父母并不娇惯他,而是严格地管束他,特别是罗斯福的母亲。

  母亲为小罗斯福安排了很严格的作息时间表:7点起床,8点吃饭,跟家庭教师学习两三小时后休息,下午1点吃饭,午饭后又学到4点,然后自由活动。

  小罗斯福游戏时总习惯于自己是赢家,为了教育他,有一次母子玩一种棋类游戏,母亲故意不让他,接连赢了儿子。小罗斯福生气了,母亲故意不去理他,并坚持让儿子道歉。结果,小罗斯福认输了。

  罗斯福的家庭是民主的。小罗斯福不满意母亲制定的严格作息制度,一次他提出了抗议,要求母亲给他“自由”。母亲认真地考虑了儿子的要求,允许他“自由”一天。到了晚上,6岁的儿子满身灰尘、一脸疲惫地回来了。这一天儿子去干什么了呢?母亲没有过问。

  罗斯福的母亲知道尊重孩子,满足他的合理要求。严管不等于束缚,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使孩子在无拘无束中松弛一下,尽情地享受童年的欢乐,这对儿童个性的发展和良好品格的形成是有好处的。

  里根妙谈沟通技巧

  (沟通不需要长篇大论)

  被誉为“伟大的沟通者”的美国前总统里根,言辞幽默,反应灵活,谈话既温和又能打动人心。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已经成为里根传奇的一部分。

  某个星期天,一位年轻牧师将作生平第一次讲道,结果发现,空荡荡的教堂长椅上只坐了一个人。牧师问那人:“你觉得我该怎么办?”那人回答:我不太清楚,我只是个养牛的,但如果我到牧场发现只有一头牛,我还是会喂它。于是,牧师走向讲坛,滔滔不绝地讲道,讲完后问那人:你觉得怎么样?那人回答:“我不太清楚,我只是个养牛的,但如果我到牧场发现只有一头牛,我绝不会把全部的饲料都塞给它!”

  这是里根常对幕僚讲的故事,里根认为演讲不要超过二十分钟,记者会不要超过三十分钟,长篇大论听众无法吸收。

  现代企业的沟通方法面面观

  (沟通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方式)

  现代企业都非常注重沟通,既重视外部的沟通,更重视与内部员工的沟通。沟通才有凝聚力。以下是一些知名企业值得借鉴的好做法:

  讲故事:波音公司在1994年以前遇到一些困难,总裁康迪上任后,经常邀请高级经理们到自己家中共进晚餐,然后在屋外围着个大火坑讲述有关波音的故事。康迪请这些经理们把不好的故事写下来扔到火里烧掉,以此埋葬波音历史上的“阴暗”面。只保留那些振奋人心的故事,以此鼓舞士气。

  聊天:奥田是丰田公司第一位非丰田家族成员的总裁,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奥田赢得了公司内部许多人士的深深爱戴。他有1/3的时间在丰田城里度过,常常和公司里的1万多名工程师聊天,聊最近的工作,聊生活上的困难。另有1/3的时间用来走访5000名经销商,和他们聊业务,听取他们的意见。

  鼓励越级报告:在惠普公司,总裁的办公室从来没有门,员工受到顶头上司的不公正待遇或看到公司发生问题时,可以直接提出,还可越级反映。这种企业文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相处时,彼此之间都能做到相互尊重,消除了对抗和内讧。

  动员员工参与决策:福特公司每年都要制定一个全年的“员工参与计划”,动员员工参与企业管理。此举引发了职工对企业的“知遇之恩”,员工投入感、合作性不断提高,合理化建议越来越多,生产成本大大减少。

  培养自豪感:美国西思公司创业时,工资并不高,但员工都很自豪。该公司经常购进一些小物品如帽子,给参与某些项目的员工每人发一顶,使他们觉得工作有附加值。当外人问该公司的员工:“你在西思公司的工作怎么样?”员工都会自豪地说:“工资很低,但经常会发些东西。”

  冯父之死

  (语言不同,难以沟通)

  古代时,东瓯(今在南部沿海一带)经常发生火灾。当地人为此很烦恼,却没有办法。一位商人到了晋国,听说当地有一位叫冯父的人,善于搏虎,非常出名。由于东瓯的方言与晋国不同,当地“虎”与“火”读音一样,商人以为冯父善于对付火灾,报告国王,将其请到东瓯。冯父到东瓯后,又发生了火灾,东瓯人将冯父往火里推,结果冯父被烧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由于到异地后语言不通,沟通产生误解,导致一人葬身火海,体现了语言对人们沟通带来的巨大影响。

  意林故事

  生活中的沟通

  生活中,父母和子女之间,老师和同学之间,在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于是,渴望沟通成为了今天中学生的一种特殊需要。我们在渴望被理解、被尊重、被信任的同时,更渴望与父母沟通,与老师交流,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老师一束鼓励的目光,也许能激起你学习的信心;父母一个歉意的笑容,也许能唤回你失落的情绪;同样,你轻轻地道一声“Sorry”, 也许能化解老师的误会;你甜甜地露一个微笑,也许能赢得父母的谅解。不仅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单位与单位、国家与国家、人与自然之间也是一样。沟通是情感的桥梁,能够缩短心灵的距离;沟通是情感的火焰,能够融化心灵的冰块;沟通是情感的纽带,能建起相互的信赖。

  墙,推倒了就是桥。 人与人心灵上的距离就如一堵厚厚的墙,我们只有用真诚去推倒它,才能建造一座沟通彼此的桥。

  父母和孩子说理的技巧

  循循善诱,充分说理,是家长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跟孩子说理不仅需要有耐心,还应结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 古语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跟孩子讲道理,应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在此基础上再对孩子的过错予以纠正,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见。如果一味地数落孩子,责怪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其次,所讲的道理要“合理”。 跟孩子讲的道理应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说,也不能苛求孩子,因为大人信口胡说,孩子是不会服气的,大人的要求过分苛刻,孩子们是办不到的,比如生活中有的父母自己喜欢吃零食,却对孩子大讲吃零食的坏处,如此,孩子是不会听从的。

  其三,要给孩子申辩的机会。 跟孩子说理时,孩子可能会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辩解,大人应给予孩子申辩的机会。应该明白,申辩并非强词夺理,而是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给孩子申辩的机会,孩子才会更加理解你所讲的道理,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四,要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 孩子和大人一样,情绪好时比较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见,不高兴时则容易发拗,因而跟孩子讲理,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在其情绪较好时,对其进行教育,若在孩子情绪低落时跟他说理,是不会奏效的。

  微笑与握手

  见到对方以后以微笑开始,要传达一种信息,那就是满足对方赏心悦目的需要,天下没有人不喜欢微笑的,然而不是每个人都会微笑。因为具有感染力的微笑,能使对方感受这种微笑是深入人心的,是甜蜜的、纯真的、友好的。并能使对方以微笑给予反馈,以微笑开启双方沟通的大门。

  见到对方以后,通过握手传达一种 “见到您很荣幸”,并配合开头语利用握手的轻重缓急表达一种尊敬、仰慕心情。对方能够快速地理解、接受你所传达的信息,对这种温暖的握手,对方感到亲切,加之甜蜜的微笑,就会解除对方的戒备心理,完全处于一种“心甘情愿”状态之中,并能够做出愉快的接受的反馈,开始真诚地与你进行沟通。

  神父与上帝

  在某个小村落,下了一场非常大的雨,洪水开始淹没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祷,眼看洪水已经淹到他跪着的膝盖了。一个救生员驾着舢板来到教堂,跟神父说:“神父,赶快上来吧!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死的!”神父说:“不!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

  过了不久,洪水已经淹过神父的胸口了,神父只好勉强站在祭坛上。这时,又有一个警察开着快艇过来,跟神父说:“神父,快上来,不然你真得会被淹死的!”神父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

  又过了一会儿,洪水已经把整个教堂淹没了,神父只好紧紧抓住教堂顶端的十字架。一架直升机缓缓地飞过来,飞行员丢下了绳梯之后大叫:“神父,快上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我们可不愿意见到你被洪水淹死!!”神父还是意志坚定地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上帝会与我共在的!!”

  洪水滚滚而来,固执的神父终于被淹死了……神父上了天堂,见到上帝后很生气地质问:“主啊,我终生奉献自己,战战兢兢地侍奉您,为什么你不肯救我!”上帝说:“我怎么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舢板来救你,你不要,我以为你担心舢板危险;第二次,我又派一只快艇去,你还是不要;第三次,我以国宾的礼仪待你,再派一架直升机来救你,结果你还是不愿意接受。所以,我以为你急着想要回到我的身边来,可以好好陪我。”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看到,其实沟通应该是双向的,透明的,必须放开戒备,用心沟通才能取得更好的结果。

  “多谢了!”

  一位老太太在楼上晾衣服,不小心失手把衣架掉到楼下去了,正好砸在一位过路人的头上。

  过路人很生气,捂着头上被砸起的大包,拿着衣架跑上楼要与肇事者讲理。他到楼上,正好撞见这位老太太。老太太笑容可掬地说:“真是的,让我自己下楼捡就是了,还劳您费心给送上来,多谢了!”

  过路人愣了半天也没想出句合适的话来回答。

  伸手不打笑脸人,这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用平静的心、乐观的态度与人沟通,你将收到与众不同的效果。

  陈阿土进城

  陈阿土是台湾的农民,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攒了半辈子的钱,终于参加一个旅游团出了国。国外的一切都是非常新鲜的,关键是,陈阿土参加的是豪华团,一个人住一个标准间。这让他新奇不已。早晨,服务生来敲门送早餐时大声说道:“Good morning!”陈阿土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在自己的家乡,一般陌生人见面都会问:“您贵姓?”于是陈阿土大声叫道:“我叫陈阿土!”如是这般,连着三天,都是那个服务生来敲门,每天都大声说:“Good morning sir!” 而陈阿土亦大声回道:“我叫陈阿土!”但他非常的生气。这个服务生也太笨了,天天问自己叫什么,告诉他又记不住,很烦的。终于他忍不住去问导游,“Good morning sir!”是什么意思,导游告诉了他,天啊!!真是丢脸死了。陈阿土反复练习“Good morning sir!”这个词,以便能体面地应对服务生。又一天的早晨,服务生照常来敲门,门一开陈阿土就大声叫道:“Good morning sir!”与此同时,服务生叫道:“我是陈阿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沟通过程中相通的语言是很重要的,尤其在当今国际化的时代。

  善于倾听的金人

  曾经有个小国的人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的人不厚道,同时出了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樵夫与秀才

  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面前。

  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沟通必须看清对象,使用适当的语言才行。

  用心沟通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铁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那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进入心灵的频道,人际沟通的金钥匙!

  爱,在心口难开

  我跟我父亲好像是天生仇人,从小到大,我们的交战便没停过。调皮是男孩的天性,每当我闯了祸,他总一声不吭,抡起皮带没命地抽。大概是遗传了他的执拗,我也不哭,一阵清脆的抽打声和妈妈的哭喊声混战,最终便以“砰”一声摔门的巨响———我夺门而出。

  妈妈常跟我说,其实他是爱我的,只是不知道怎样表达,我要试着和他沟通一下。沟通?我冷笑,和他这种机器怎么沟通?他甚至对路边不相识的扫街大婶笑一笑,却吝惜地不肯对我展露分毫,他表达“爱”的惟一语言,便是那无止境的皮带抽响。而我回报他的爱,便是比说话还多次数的摔门声……

  想着想着,便来到了学校。“嘿!”好友神秘地凑过来,“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父亲节!”顿时,冰冷的老脸又浮现在脑海,我厌恶地说:“关我什么事?”“你不对你父亲表示点什么吗?我昨晚等不及,已经送了,当我对我爸说‘我爱你’的时候,他居然哭了呢!”好友兴奋地说,然后不由分说地拉我去了精品店……

  拿着一瓶二锅头和一盒包装精美的皮带,我忐忑地回到家里。送皮带,真讽刺,他又要抽我了吧?

  “爸,今天是父亲节,这是送你的礼物。”我不动声色道。他愣了一下,慢腾腾地拆开了礼物。出乎意料,他没有勃然大怒,只重重地叹了口气:“今天你妈不在,跟我喝一杯。”也好,壮壮胆。

  可怕的寂静,只有酒杯碰撞声。两人都喝得微醺,我望着父亲,幽幽地说:“爸爸,我……我……我爱你……”极轻极快地带过,也不知他听到没有,“我没别的意思,只是你那条皮带快断了……”没等我说完,父亲喉咙里冒出一句:“今天考试考得不错……”我的眼顿时热了。他拿起酒杯,仰头猛地一倒,眼睛闪闪的,红了。他慌忙掩饰道:“这酒……这酒太烈了……”我笑笑,哽咽着:“是烈了点……”说罢也举杯一饮而尽,热泪,流进了嘴里……有爱的泪,是甜的……

  一声“我爱你”,化解无数情……

  困境中的倾诉

  那一次,我失败了。

  面对着不堪的分数,我绝望,我觉得自己好像要崩溃了。一个个笑靥如花,一副副不可一世的架势,不屑一顾的眼神,一点一滴都在冲击着我的大脑神经。好想哭,狠狠地哭,痛痛快快地哭,可是,我不能。我只有蜷缩在无人的角落,抱紧双膝,感受着失望的波涛一点一点漫上心岸,将曾经的鲜花和掌声淹没到深不可测的海底。无助正在吞噬着我的心灵,仿佛伤痕累累的疮疤又被枷锁勒得生疼。我茫然了,我已经看不清周围方向,我独自承受这极度的悲伤。

  是朋友。朋友因为担心,来看我。是她们告诉我“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如此沉沦在失败中而导致一败再败。”我紧紧地抱住了她们每一个人,伏在她们肩膀上狠狠地哭泣,告诉她们我的悲伤,和她们一起分担。

  这一刻,无数岁月的阴霾被“沟通”烘烤得蓬松而馨香。是朋友们,架起沟通的桥梁,带着我飞越过那万丈深渊,重新扬帆远航。

  应用与创新

  关于“沟通”条件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沟通”的必要条件

  实验目的: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纪、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生存和发展都需要沟通。本实验将测定沟通的条件,令所有人都从沟通中取得进步,得到快乐。

  实验用品:大试管三支,真心溶液、虚伪溶液、钱和权溶液各一瓶,沟通颗粒若干。

  实验步骤:

  1.取三支大试管,向里面加入等量的“沟通”颗粒。

  2.向三支试管中滴加等量的三种溶液,观察并记录其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

  1.加入“虚伪”溶液的试管中反应极快,溶液由灰色变为黑色,并出现沉淀,散发出令人落泪的刺激性气味气体,“沟通”颗粒由饱满变得萎缩。

  2.加入“钱与权”溶液的试管中反应适中,溶液由土黄色变为黑色,并散发出一种令人头昏脑胀的气味,“沟通”颗粒渐渐稀释。

  3.加入“真心”溶液的试管中,反应极慢,溶液由白色变为无色。散发出一种令人愉快的气体,“沟通”颗粒发芽,生成一种叫“朋友”的固体。

  实验方程式:沟通+虚伪=极有害物质

  沟通+钱与权=烦恼+有害物质

  沟通+真心=快乐+朋友

  实验小结:由此可见,沟通的条件是真心,而真心却又需要长时间才能体现出来,但真心沟通的,就是你真正的朋友。

  实验时间:2050年10月10日

  注:与“虚伪”和“钱与权”溶液反应过的剩余物必须慎重处理,否则危害极大。

  语言———沟通的加速度

  燕子对鸣,才能微雨双归;鸳鸯互啼,才能相对浴衣;母牛长哞,才能母子相依。而苍狼厉嗥,才能唤来群狼共御敌;雄鹰尖唳,才能威慑敌胆所猎无失。如果你在人群里失去共同语言,无可奈何地沉默,那你就是可怜的“落花人独立”。沟通需要语言,语言是沟通的加速度。

  语言是出征将士的倚天长剑,是匕首,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杀手锏,如果你用对了的话。是语言,让苏秦联合六国,使强秦心惊胆战;是语言,让诸葛亮说服东吴,使八十三万曹军葬身火海;是语言,让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一鸣惊人,使亚非各国对中国刮目相看;是语言,让水均益、白岩松打动了亿万观众的心,使我们对央视有更高的评价……语言是友谊的助推剂,语言是亲情的黏合剂,语言是关爱的爆发器,因为语言是沟通的加速度啊!

  如果失去共同语言,如果人人都不会正确使用语言,难以想像地球将是怎样一个糟糕的世界,人的心灵是怎样荒芜的一片沙漠。那样的世界,是失去摩天大楼,失去良田好稻,失去四大发明,失去现代文明,失去古代辉煌的洪荒社会。那样的心灵,是失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共鸣,失去“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震撼,失去“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赞赏,失去“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坚贞,失去“生死契约,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动情的不毛沙漠。语言是何等的重要!语言是何等的必需!语言能联结千古,让古代的文明在沟通中与时俱进,不断发展,铸成现今的辉煌。语言能跨越时空,让苏格拉底、柏拉图、莎士比亚、仲尼、太白和鲁迅与我们有无声的沟通,有心灵的对话。

  语言在情侣的沟通中,是浪漫神奇的鹊桥;语言在师生的沟通中,是坚实耐用的阶梯;语言在父子的沟通中,是朴实无华的船桨;语言在朋友的沟通中,是忠实诚恳的邮票。语言为沟通添色加彩,沟通在语言中辉煌灿烂。

  让语言成为沟通的最亲密朋友吧!正确而共同的语言,乃是沟通加速度。

  沟通,带来了希望

  有一座桥,连接着希望与辉煌;

  有一种爱,化解了矛盾与战争。它就是沟通!

  ———题记

  因为树上的猿跑到了地上生活,便有猿人,它们用彼此的方式沟通,便出现了分配、耕种、建造等一类动词,才有了最初的人类文化。

  秦朝

  “六国破灭”,秦王统一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千万人之上,得天下不易。然而,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为了基业传万世,对百姓实行专制,于是闭目塞听,我行我素。李斯传来消息:那些儒生们总是说三道四,横加指责,有时还引经据典,以古非今。秦王听后大怒……愚蠢而残暴地“焚书坑儒”,终没能使秦王朝传万代,因为缺少了一座通向老百姓与统治者相互沟通理解的“桥”。

  两汉

  中华之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呢?遥远而神秘。一位勇敢的外交家张骞两次出使了“外土”———西域。内地精美的丝绸、铁器,先进的工业技术传到了西域。西域的骏马、蔬果、舞蹈、魔术等传入内地。此后,一条越峻岭、连沙漠,通向西亚和欧洲的贸易之桥———“丝绸之路”形成了。它连通了中土与异国的经济、文化和友谊。中国的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唐代

  繁华与开放的社会。沟通是唐太宗的广开言路、积极纳谏,于是开创了“贞观之治”。沟通是玄宗以太宗为榜样后的“开元盛世”。沟通是日本使者来华取经,鉴真东渡传法,文成远嫁吐蕃,玄奘志在西天……

  因为有了沟通,唐朝达到繁盛的顶峰。

  清代

  沟通是康熙微服私访、体察民情;是“国有乾隆,国运昌盛”,是辉煌的“康乾盛世”。而清末,国门紧锁,国人自给自足,不与世界沟通。终于有一天,国门被破。英、法、俄……能来的都来了,带着他们的坚船利炮,封闭腐朽的清政府只得签下屈辱的条约。

  这是否定沟通、闭关锁国酿造的苦果。

  今天

  今天,中国成为一个腾飞的社会主义国家,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思想,独立而自强。沟通是世界倡导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主旋律,亚洲的APEC会议、东亚经合会和欧亚首脑峰会,无不是世界为了沟通和共同发展的产物。中国更是融入到了沟通的世界之中,加入WTO、2008年的奥运会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都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最好注解。

  明天

  人与人之间没有嫉恨、没有猜疑,只有友谊与沟通,只有团结友爱、共享美好,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鸿沟、没有战争,只有和平与沟通,只有公平竞争、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世界就是在不断的沟通中一步步走向文明与繁荣的。

  64、《宽容》

  思路

  宽容是一种自信的力量。宽容是一种人生境界。宽容有利于社会和谐。宽容需要广博的胸襟。宽容有时比严苛的作用更大。宽容的氛围使人心情舒畅。宽容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宽容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

  名言

  宽容比自由更重要。———胡适

  少一些严厉,多一些宽容。———陶行知

  有容,德乃大。———《尚书》

  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天称其高者,以无不覆;地称其广者,以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曹植

  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对别人表现宽容。———莎士比亚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雨果

  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宽恕去护理。———马克思

  宽容,使软弱的人觉得这个世界温柔,使坚强的人觉得这个世界高尚。———马修·阿诺德

  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苏霍姆林斯基

  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却愿意用我的生命捍卫你发表你的观点的权力。

  ——伏尔泰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安德鲁·马修斯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古语

  惟德动天,惟宽容众。———古语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古语

  经典素材

  两个士兵之间的故事

  (宽容换来友谊)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激战后,两名战士跟部队失去了联系。

  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十多天过去了,仍未与部队联系上。一天,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艰难度日。这以后他们再也没看到过任何动物。他们把仅剩下的一点鹿肉,背在身上。又一次激战后,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

  就在自以为已经安全时,只听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幸亏伤在肩膀上!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并赶快把自己的衬衣撕下来包扎战友的伤口。

  晚上,未受伤的士兵一直念叨着母亲的名字,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他们熬不过这一关了,尽管饥饿难忍,可他们谁也没动身边的鹿肉。第二天,他们得救了。

  30年后,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当时在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他发热的枪管。但是,我想我理解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的鹿肉,他想为了他的母亲而活下来。此后30年,我假装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未提及。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

  让一让,六尺巷

  (宽容化解矛盾)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京城做了大官,被人称为“张丞相”。张英的老家在安徽桐城,那里有一个姓叶的大户与张家的府第为邻。那年,张家重新扩建府第,院墙盖到了叶家的地界。叶家明知道是张家仗势欺人,但祖上传下的宅第也不愿相让,于是和张家争执,并表示 “宁可家破人忙,也寸土不让”。双方相持不下,冲突在所难免。张英的夫人在族人的催促下给丈夫写信,希望张英干预此事。张英接到夫人的信后,对家人依仗他的权势欺压乡里很是不满,于是作诗一首带给夫人,诗中写道:“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夫人见诗后,很不理解张英的做法,反复吟诵,才理解丈夫的用意,于是让家人主动后退3尺筑墙。叶家得知后,被张英宽厚礼让的行为感动,也将自己宅院主动后退了3尺。这样张、叶两家之间就形成一个6尺宽的巷子。后来,这件事被广为传颂,还有一句顺口溜: 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

  杨翁婚姻背后折射的社会宽容

  (宽容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举世闻名的大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班学生翁帆结婚了。这场婚恋令人关注的主要是两人间的年龄差距———杨振宁整整大了翁帆54岁。在一个大多数人还墨守成规的国度,这个罕见的年龄差距难免会引起许多人的好奇、惊叹和猜测。杨振宁早就料到了这一点,他坦言自己对此已有心理准备。

  出乎杨振宁意料的是,面对这场“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苏轼语)式的婚恋,无论是网络言论还是街谈巷议,充满的都是善意的眼神:在杨振宁任职的清华大学的BBS网站上,大部分学生的留言表达的都是祝福的心愿;新浪网上的数千条“评论”,也大多呵护着这段感情;一位亲近杨振宁的物理学家还回信给杨振宁,举例西班牙大提琴家卡萨尔斯81岁时和他21岁的学生结婚,作为对他们的祝福———这些人性的温暖和善意,在以前的同类事件中并不多见。

  这足以表明,我们的社会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一方面,民众开始知道生活中有太多美好的事物值得我们珍惜和祝福;另一方面,民众面对和自己的观念大相径庭的人与事,已经开始学会理解和宽容———而宽容恰恰是社会进步的醒目标志。

  林肯的大度

  (宽容是一种人生境界)

  林肯一向以宽容为怀。在他当上总统后,南北战争爆发了,一开始北方处于劣势,让他终日不得安宁。随之而来的就是别人对他的能力的鄙视,人们认为选举他当总统是犯下了大错,林肯则对所有鄙视他的人都报以宽容,在他人看来,那几乎是一种自暴自弃的宽容,很没有尊严的宽容。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三峡工程谁贡献最大

  (应该宽容地对待不同意见)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这样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反对者的存在,可让人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做事更周全;可激发你接受挑战的勇气,迸发出生命的潜能。风凉话,正可以给你发热的头脑“冷敷”;给你穿的小鞋,或许能让你在舞台上跳出曼妙的“芭蕾舞”;给你的打击,仿佛运动员手上的杠铃,只会增加你的爆发力。这不是简单的宽容,这宽容如硎,磨砺着你的意志,磨亮了你生命的锋芒。

  中国历史上的宽容故事

  (宽容是做人的美德)

  战国时赵国的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一忍再忍廉颇的寻衅羞辱,他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大境界,终使廉颇幡然醒悟,从而给世人留下“将相和”的千古美谈。

  三国时,诸葛亮初出茅庐,刘备称之为“如鱼得水”,而关、张兄弟却未然。在曹兵突然来犯时,兄弟俩便“鱼”呀“水”呀地对诸葛亮冷嘲热讽,诸葛亮胸怀全局,毫不在意,仍然重用他们。结果新野一战大获全胜,使关、张兄弟佩服得五体投地。如果诸葛亮当初跟他们一般见识,争论纠缠,势必造成将帅不和,人心分离,哪能有新野一战和以后更多的胜利呢?

  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刘秀甚至谋划诛杀刘秀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计前嫌,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这把火,烧毁了嫌隙,也铸炼了坚固的事业之基。

  唐朝谏议大夫魏征,常常犯颜苦谏,屡逆龙鳞,可唐太宗站得高,以宽容为怀,把魏征看作是照见自己得失的“镜子”,终于开创了史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武则天时代的宰相娄师德以仁厚宽恕、恭勤不怠闻名于世。司马光评价他“宽厚清慎,犯而不校”。凤阁侍郎李昭德骂他是乡巴佬,他笑着说:“我不当乡巴佬,谁当乡巴佬呢?”当时名相狄仁杰也瞧不起娄师德,想把他排挤出朝廷,他也不计较。后来武则天告诉狄仁杰:“我之所以了解你,正是娄师德向我推荐的。”狄仁杰听了惭愧不已。

  吕蒙正初入朝堂时,有一朝士指着他说:“这小子也参政?”吕蒙正装着没听见。而与吕蒙正同列的人却几次让吕蒙正追问那个人是谁,吕蒙正不允,说:“若知其姓名,怕以后不能忘记,所以还是不问的好。”吕蒙正后来终于成为北宋的宰相。

  加拿大总理化敌为友之术

  (宽容是一种自信的力量)

  出生于平民家庭的加拿大前总理让·克雷蒂安,其貌不扬,一耳失聪,连英语也说不好,可这样一个小人物却能在政坛上平步青云,三度登上总理宝座屹立不倒,成为加拿大政坛的“常青树”。克雷蒂安的成功之道在于不树敌、肯助人,有“宰相肚里可撑船”的胸襟。1993年保守党在大选中惨败,失去总理宝座的保守党主席坎贝尔难辞其咎,被迫辞去党主席职位。赢得胜利的克雷蒂安总理给失去栖身之所的这位昔日对手,拨了一间办公室和一个秘书,让她从容整理文件。一年后,克雷蒂安又给失业的坎贝尔准备了可任选其一的两个职位———驻俄国大使或驻洛杉矶总领事,坎贝尔选择了后者———一份年薪12万加元、部长级待遇的工作。克雷蒂安就是这样以其过人的容人之量把宿敌化为朋友。

  为宽容而斗争的房龙

  (宽容是社会民主水平的标示)

  《宽容》一书的作者是杰勒德·威廉·房龙。1944年,他因工作过度疲倦引发心脏病而去世,享年62岁。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用自己的笔有力地抨击着纳粹、法西斯。

  《宽容》的另一种版本的名字就叫《人的解放》。他清醒地指出,宽容这个词从来就是一个奢侈品,购买它的只是智力特别发达的人。事实上,有史以来,所有的不宽容都是以某种神圣的名义垄断真理,从而扼杀个人权利和个性自由。房龙强调说,在现今的世界上,对宽容的需要超过了其他一切。他让我们看到,现代的不宽容,无非“用机关枪和集中营武装起来”以代替“使用地牢和缓慢燃烧的火刑柱”的中世纪的不宽容,历史不见得有什么进步;他说,现今距离宽容一统天下的日子需要一万年,或者十万年。也就是说,对于现代人来说,宽容只是一种梦想,一种乌托邦,怎么办?房龙没有因此把问题悬置起来,他反对那些持与宽容完全对立的理论,意在摧毁我们脚下的基石的“白蚂蚁”们大谈宽容。他在《宽容》一书中写道:“只要这个世界还被恐怖所笼罩,谈论黄金时代,谈论现代化和发展,完全是浪费时间。”他接着说:“只要不宽容是我们的自我保护法则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求宽容简直是犯罪。”宽容不是纵容,在这里,提倡宽容,即意味着跟不宽容的势力、“偏执和暴徒精神”作斗争。

  乔羽夸奖杨钰莹

  (宽容地对待犯过错误的人)

  曾与福建厦门远华大案有着密切关联的女歌手杨钰莹,在惨遭媒体抨击、嘲讽乃至人身攻击后,京城演唱会居然掌声如潮、鲜花不断、赞赏有加,据说连号称“词头”的著名词作家乔羽老爷子都当场夸奖“杨钰莹是个好孩子”。有人欣喜地写文章说:乔老爷子是在以一个长辈的宽大与包容,呵护、鼓励着一个曾经有过那样“问题”的后生。这就是今天的文明,更是今天的进步。

  丘吉尔的风度

  (宽容是一种人生境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在全民大选中,丘吉尔落选了。他是个名扬四海的政治家,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领导英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胜利的英雄。对于他来说,落选当然是件极狼狈的事,但他坦然对待。当时他正在自家的游泳池里游泳,这时秘书气喘吁吁地跑来告诉他:“不好!丘吉尔先生,你落选了!”不料丘吉尔却爽然一笑说“好极了!这说明:我们胜利了!我们追求的就是民主,民主胜利了,难道不值得祝贺?朋友劳驾,把毛巾递给我,我该上来了!”真佩服丘吉尔,那么从容,那么理智,只一句话,就成功地再现了一种极豁达大度宽容的大政治家的风范!还有一次,在一次酒会上,一个女政敌高举酒杯走向丘吉尔,并指了指丘吉尔的酒杯,说:“我恨您,如果我是您的夫人,我一定会在您的酒里投毒!”显然,这是一句满怀仇恨的挑衅。但丘吉尔笑了笑,挺友好地说:“您放心,如果我是您的先生,我一定把它一饮而尽!”妙!果然是从容不迫,不是吗?既然您的那句话是假定,我也就不妨再来个假定。

  是的,这就是宽容!一种大智慧!一种大聪明!

  九世同堂在一“忍”字

  (家庭中也需要宽容)

  公元665年,唐高宗李治经过寿张县时,特意登门拜访了一个九世同堂的大家庭。寿张人张公艺一家九世同居,为此,北齐、隋、唐历朝都专门予以了表彰。

  交谈中,李治请教张公艺能够九世同堂的原因。公艺老人稍加思索,一口气书写了一百多个“忍”字送给了李治。李治很高兴,赏赐了这家人。

  意林故事

  生活中的沟通宽容有益自身健康

  所谓宽容,就是对自己或他人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的过失、过错采取适当的“减压政策”,以防止事态扩大和矛盾加剧,避免产生严重后果。心理学家指出,适度的宽容,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大量事实证明,不会宽容别人,常常处于紧张的心理状态,内心的矛盾冲突或情绪危机难于解脱。美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威廉斯博士曾对250名医科大学生进行25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抵抗、敌视情绪”较强者死亡率高达2.5%,而且心脏病发病率是其他人的5倍。因此,你若能与宽容同行,你就会拥有健康和欢乐。

  国马与骏马的故事

  有人骑一匹国马(指平时养于民间,战时由国家征用的马),另一人骑一匹骏马,两人一路同行。骏马咬伤了国马的脖颈,国马血流如注,但若无其事,行走自如。后来骏马回到家中,草不吃,水不饮,浑身颤抖。国马的主人说:“它大概是为咬了国马而羞愧,我把国马牵来,劝劝它就好了。”国马奔来后,用鼻子亲近骏马,和骏马同槽共食,不到一个时辰,骏马就恢复如初了。

  故事虽小,却揭示了天地间动人的品德,那便是宽容。宽容,即原谅他人一时的过错,不锱铢必较,不耿耿于怀,和和气气地做个大方的人。宽容如水的温柔,在遇到矛盾时往往比过激的报复更有效。它似一捧清泉,款款地抹去彼此一时的敌视,使人们冷静下来,从而看清事情的本来缘由。同时,也看清了自己。寓言中那匹被咬的马理智地选择了宽容,最终两者和好如初。试想一下,倘若它针锋相对,以同样的方法还击对方,那么除了两败俱伤,头破血流之外,还能带来什么呢?因此可以说,寓言中的国马其实是很明智的。

  宽容是婚姻的保险柜

  西部歌王王洛宾谈到家庭问题时说:“宽容、谅解是组合家庭最基本的东西。”

  一位老妈妈在她50周年金婚纪念日那天,向来宾道出了她保持婚姻幸福的秘诀。她说:“从我结婚那天起,我就准备列出丈夫的10条缺点,为了我们婚姻的幸福,我向自己承诺,每当他犯了这10条错误中的任何一条的时候,我都愿意原谅他。”有人问,那10条缺点到底是什么呢?她回答说:“老实告诉你们吧,50年来,我始终没有把这10条缺点具体地列出来。每当我丈夫做错了事,让我气得直跳脚的时候,我马上提醒自己:算他运气好吧,他犯的是我可以原谅的那10条错误当中的一个。”

  还有一对年逾80的老夫妻,老先生内向而深沉,老太太外向而坦诚,有人问他们相伴几十年如何走过来的?老太太说:“一个字‘忍’。”老先生的回答更干脆:“让”,“凡事多替他想想,就什么怨气都没有了。”“她喜欢的事就让她去做。”在金婚庆典上,一向谨言慎行的老先生注视着老伴说:“当年我们结婚时,你19岁,现在我看你依然像那时一样。”50年的夫妻,50年的忍忍让让之后,他们仍旧有着如此深挚的爱!

  宽容是阳光

  公共汽车上人很多,一位女士无意间踩了一位男士的脚,便赶紧红着脸道歉说:“对不起,踩着您了。”不料男士笑了笑:“不,不,应该由我来说对不起,我的脚长得也太不苗条了。”哄的一声,车厢里立刻响起一片笑声,显然,这是对优雅风趣的男士的赞美。

  一位女士不小心摔倒在一家整洁的铺着木质地板的商店里,手中的奶油蛋糕弄脏了商店的地板,便歉意地向老板笑笑。不料老板却说:“真对不起,我代表我们的地板向您道歉,它太喜欢吃您的蛋糕了!”于是女士笑了,笑得挺灿烂。而且,既然老板的热情打动了她,她也就立刻下决心“投桃报李”,买了好几样东西才离开了这里。

  是的,这就是宽容———它甜美、它温馨、它亲切、它明亮,它是阳光。

  宽容是无声的教育

  法国19世纪的文学大师维克多?雨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仙崖禅师门下有一位学僧晚上经常爬出院墙外出游乐。这一天,禅师夜里巡寮,发现墙角有一张高脚凳,知道了有这回事,就把凳子移开,自己站在原先放凳子的地方等候学僧归来。深夜,学僧游罢归来。他不知道凳子已经被移走,一跨脚就踩在了禅师的头上,下地后看清是禅师,惊慌得深深低下头去。禅师像没那回事似的,反而安慰道:“夜深露重,小心着凉,快回去休息吧!”这件事悄悄发生,悄悄结束,禅师也没有提起,但全寺一百多个学僧从此再也没有夜游的了。禅师宽容了他的弟子。他知道,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应用与创新

  给自己一些宽容

  一个人不难宽容别人,可是很难想到宽容自己,我们不知道,不仅别人需要宽容,我们自己也需要宽容。我们常常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父母这样教育我们,我们也这样要求自己,将来也会这样要求孩子们。可是,在给别人以宽容的同时,我们自己真的不需要自己的宽容吗?

  我们通常以为:宽容自己,等于是在放纵自己。放纵别人没有关系,别人不是我们自己。放纵自己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谁听说过:我们要宽容自己?

  其实不宽容自己,我们很难宽容别人。

  今天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在这样奔涌向前的时代,如果总是对自己非常苛刻,总是要求自己做到完美无缺,那么毫无疑问一定会导致精疲力竭,甚至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所以,给自己一些宽容吧。

  文化宽容促进社会昌盛

  从中国历史来看,“宽容”总是和繁荣、昌盛、进步联系在一起,而偏执、独断、专制总是和战争、不幸、灾难联系在一起。“百家争鸣”,乃有战国的学术繁荣,以至于被称为“轴心时代”;“独尊儒术”,乃有刘汉以后的文化衰颓。东晋南北朝时期儒学、佛学、玄学等各家学术融合,又产生了一次思想的大碰撞,诞生了一大批艺术精品。大唐对异域文化的兼收并蓄,遂有盛唐文明辉耀千古;满清在外来文明前的闭关自守,终致近世中国的积贫积弱。北大在现代学术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奠基于蔡校长的“兼容并包”;“十年浩劫”中文化学术上的万马齐喑,根源在“八个样板”戏的“一枝独秀”。

  对流行文化的宽容体现了文明和进步

  真正高度发达的文明应该是一种更善于沟通的文明,也应该是一种对待不同文明更宽容的文明。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宽容》一书的作者房龙说:“所有不宽容的根源都是恐惧。”

  我们这个社会曾经是个很不宽容的社会,或者说是个很不懂得宽容的社会。曾几何时,人们把邓丽君的歌曲视为“靡靡之音”大加痛斥,曾几何时,人们口诛笔伐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曾几何时,人们对喇叭裤、卷头发不屑一顾、嗤之以鼻,等等。根源大概就是房龙所谓的“恐惧”。但现在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变化在于,我们的社会开始理解宽容,人们开始学着宽容了。这就是文明,这就是进步,是历史的跨越,是历史的进步。人们不但欣赏邓丽君的歌曲,而且在享受邓丽君给人们留下的宝贵的艺术财富;人们不但有一些“腐朽”的思想,而且还有着“腐朽”的方式;社会生活中不但出现了“另类”,而且人们在极力推崇“另类”。这大概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谓的“道德震动”。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5-3 07:23

Powered by 家长易

返回顶部